序
前段时间,我的孩子刚刚过完三周岁的生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是,全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一边是一年比一年长高的孩子,一边是一年比一年老一些的爸妈。
36岁的焦虑
2018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自己也即将迎来我36岁的生日,还有仅仅四年就40岁了,我特别恐慌、焦虑。
焦虑的并非是那些眼角涂什么都不可能消失的鱼尾纹,焦虑的是我还有很多微梦想想要去实现,时间就已经不够用了。
想当然的晚年人设
当我们每年写下年计划的时候,我们几乎从没考虑过帮他人实现愿望也可以是自己愿望的一种,尤其是帮我们的父母实现愿望这一角度。
我们想当然的把父母定位在了吃好穿好的晚年人设,然而他们想要的并非如此。
上个月的某个周末,我照常一周带孩子去一次父母家,发现书桌上有一摞摞成册的复印好的稿纸,原来他想印一本自己的诗集。从我记事起,印象中父亲一有空不是看书就是写字,往写字桌一坐能大半天,家里的稿纸也是到处飞,邻里街坊有什么工作汇报啦,什么场合的致辞啦,都会找他帮忙,成年累月积攒下来,光那些发黄的稿纸就有几大箱。
讲真,他是一个写作痴人。
在过去很多年里,陆陆续续听过父亲想出书的心愿,可是我从未真正上心过,真正的原因是我并不认为这件事有那么重要,直到最近,我好像能理解我父亲做这事的意义了,也反思了下我过去对于父母的爱的方式是不是有点自以为是了,我给的是他们真正需要和想要的吗?
自从回到家乡,一有空,我就想带着父母和孩子出去走走,每次征询爸妈的意见,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这样的:“如果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如果不需要我们帮忙照看孩子,你们三口去玩吧,我们也嫌累”。字里话间,考虑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后来我才发现,有很多次我以孝顺的名义要带他们出去玩,其实爸妈都是为了陪伴我们一家三口,或者仅仅为了我不扫兴,为了出门帮我们搭把手看下孩子,讲真,有哪些是他们真正想去做的事,有哪些其实是为了我们,以前我真没想过。
厚实的交代感
最近,我问父亲来着:“爸,如果给你一万块,你愿意去海南玩一趟,还是愿意印这写的东西?”“当然是印书,这是能留下来的东西啊,即使有天我不在了,这书能一直在啊,有人看到能产生一点有用的价值就是好的呀”。
原来,人上了岁数,真的有这样的想法,就是特别想给后人留下点什么,而且特别想对自己的人生来个总结什么的,或者就是单纯想要拿出点儿所谓“自己的作品”,掂在手里的一种厚实感和交代感。
时间的紧迫感
今年父亲62岁了,我猛然惊醒,原来人的容颜会老,怀揣梦想的心不会老,比起外在物质的东西,父母更需要的是精神食粮,心灵家园。
网上有个段子“最怕是你成长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现在深刻感受到确实如此。
如果你恰好是70后,80后,你的父母应该差不多六十多岁了,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才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才真切的看到能为父母做的事已经是屈指可数。
我特别想留一个小小的命题
如果你刚好看完我和父亲的故事
今天回到家
你能不能认真的问问你的父母:
“爸妈,你们有没有什么想要完成的愿望呢?”
我希望你在2018年的计划里能增进一项,助力父母实现一件他们的愿望,相信我,这会在若干年后,成为你心里认为做过最有意义最值得的一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