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庄子在《知北游》中写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与茫茫天地相比,人生实在是过分短暂了,就跟白马穿过了缝隙一般,一瞬间就沧海桑田了。
对于“岁月”二字感受深刻的,莫过于逐渐老去的60后和70后。只是,70后的感受,会比60后要强烈。因为70后的晚年,比60后的晚年还要艰难。
尤其是经历了这两年,不少70后的心态和想法,都发生了变化。还有一些70后,心态老了十岁,整个人都出现了“暮气”。
70后,也就奔五而已,为什么会出现暮气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过分担忧当下和未来。当下,能否活得安稳。未来,是否可以顺利到老。
就拿“晚年”来说,70后只要仔细思考一番,就会感觉到“细思极恐”。因为他们发现,家庭太单薄了,无法承受生活的冲击。
只有一个孩子的70后,终将会面临无助的晚年人生。
02
不少人会疑惑,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养育的压力也不大,生活更是轻松,为什么会无助呢?
关键在于,遇到问题的时候,一个孩子是搞不定的。也就是说,“独木难支”的情况,正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当中蔓延开来。
就拿“生病住院”这件事来说,父母生病了,一个孩子能够完全照顾卧病在床的父母吗?另外,孩子不需要工作吗?
对于有钱的家庭来说,请两个护工就行了,孩子不需要太担心。只是,不少的家庭都“手停口停”,哪有余钱去请护工呢?
看到过这么一个三线城市的小家庭,父母生病了,孩子依旧在一线城市打工。不少亲戚都疑惑,为什么孩子不回家呢?
这对父母无奈地摇了摇头:“孩子说,如今内卷太严重了,只要请假超过三天的时间,就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他辛辛苦苦读书多年,才去到了大公司......不容易啊。”
家中的独子在外打拼,年老的父母成为孤寡老人。随着70后逐渐老去,他们也需要面临这样的问题。除非,70后很有钱,可以把孩子留在身边。
03
晚年的无助,在49岁那年,就出现了。
人到四十九岁,其实会感觉到比较“难过”。这里的难过,不仅是心理的问题,还是生理和生活的问题。
有些70后,到了49岁就生病了,这身体一直不太好。望着依旧在读大学的孩子,他们产生了一种想法,如果孩子大学毕业后,就失业了,该怎么办呢?
有些70后,到了49岁就比较焦虑了,整天胡思乱想。看到孩子连自己都养不活,连结婚生子都没资格,身为父母的70后会逐渐抑郁。
想到自己的晚年,不少70后更是感慨万分,等自己上了年纪了,又有谁来为自己养老呢?如今,养儿防老靠不住了,还能靠谁呢?
对此,有些人提出了一个观点,70后可以以房养老。这种观念,多半是割韭菜的。为了晚年,连自己的房子都保不住,那孩子未来住哪里呢?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经济能力为父母养老。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份孝心。一个人,既没钱,也没有孝心,如何让父母安享晚年呢?
04
只有一个孩子的70后,会面临这三个问题。
首先,家庭的血脉,很有可能会“断”掉。有多个孩子,或许还能延续家庭的血脉。而一个孩子,只要他选择不婚不育,那家庭就到此为止了。
当然,如今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看透了,那血脉是否传承,也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其次,无数的70后,很有可能会孤独终老。不是孩子不想陪伴父母,而是孩子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陪伴父母,忠孝两难全。
试想,孩子需要996,也需要无限度的内卷,动不动就失业,动不动就35岁职场危机,那晚年的70后,不就只能“孤独到老”了吗?
第三,在寒冬面前,人丁单薄的家庭,那是不好过冬的。比如,在今时今日,普通人生个病,连孩子都没法照顾父母,那他们不就感觉到心寒了吗?
普通人最大的心愿,不过是生病的时候,有孩子照顾;晚年的时候,有孩子陪伴在身边罢了。只是,这对于没钱的普通人来说,始终是奢望。
05
人丁单薄的70后,是时候要另谋出路了。
既然家庭的人丁比较单薄,那70后该如何是好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给自己存点钱。
存钱的目的,只有两个。首先,等自己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拿一笔钱来应对,不至于匆匆忙忙,毫无选择的余地。其次,让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
父母有钱在身,孩子才没有后顾之忧。父母连钱财都没有,那独木难支的孩子,也就无能为力了。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