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主动找保险代理人,给自己和老公各买了一份万能险。后来发现掉到了一个大坑里,而且还是自己屁颠屁颠主动要掉进去的。
10年后的今年,经过3个月的卧底研究之后,我做了一个科学理智的决定。
根据自己亲身买保险的两段经历,分享给大家。
介绍第一次买保险掉的坑,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为什么要买保险,以及第二次买保险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第一次买保险的经历
10年前,结婚的第一年,刚怀上大宝。
怀孕之后,充满喜悦,也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新晋准妈妈,主动找到了转型卖保险的原同事。
这位同事是某大型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上门给我们看了公司的宣传资料,夸赞我们具有保险意识。并给我们介绍了公司当前热销的一款万能险。
本来就有买保险意向的我,对大公司深信不疑,何况代理人还是原来的老同事。一个星期之内的第二次上门,我们就签了三份万能险,分别给我和老公、婆婆三人买的,公公因年龄比较大明显不适合买暂时没买。
一下子,3份保险,每年要交小2万块钱,连续交10年。
三份保险合同,被我锁到了保险柜里。觉得自己干了件大事,无比安心。
2
接来下10年的生活,越来越觉得,保险对一个家庭,真的很重要。
先说说身边发生的事。
大舅妈被查出了肺癌。
当年10月份,在她儿子的婚礼上,还跟常人无异,气色不错。哪知才隔一两个月,咳嗽住院查出得了肺癌。
之后两三年里,各种中西药,化疗放疗,大医院小偏方都试过。
大舅和儿女们都竭尽全力治疗,花了不少费用,大舅妈还是在受尽病痛的折磨之后离我们而去。
大家都很难受。
所幸大舅妈的3个子女经济条件都不错,已经为母亲的病尽力了。虽然大舅妈花费了大额的费用,三个子女分摊下来,对各自的生活也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大舅妈去世之后,短短几年间,熟人间又出现了好几例重疾。
表舅两口子,才刚过50岁,前后三个月相继查出了癌症,一个在半年内就去世了,另一个还在治疗中。
二妹的婆婆,在外面当保姆,新东家要求做体检,被查出肺癌,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原公司的同事中,研发部的一个负责人,不到40岁的男同事,查出肺癌,撑了三年,还是走了。更让人唏嘘的是,他老婆竟然在半年后的情人节前,自驾车出车祸,提前到天堂去陪老公过情人节了。
另一位是采购部的主任,一位非常漂亮、和善、能干的女同事,在公司做了十多年了。无意问起才得知,她胃癌在治。反复治疗几年后,还是丢下年幼的儿子,走的时候才30多岁。
原公司IT部一个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在外旅游回来,第二天休息时突然猝死。
虽然公司有几千人,但因为出事的都是特别熟悉的同事,对我的触动还是挺大的。
…
还有朋友圈中经常出现的各类求助捐款链接。即使看到的人愿意表一份心意,但离巨额的治疗费用也是杯水车薪。
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自己真的决定不了。
疾病,我们祈祷它不来,不等于它就真的不会来。
如果生病了,不能继续工作赚钱,还需要大额治疗费用、营养康复费用。
如果意外离世,上有老下有小,未尽的赡养和哺育责任怎么办?都需要费用支撑。
3
我们普通人,应付生活都不容易,大多背负着重重的房贷和车贷。如果突然遭受这些,手上一般很难有大额的余款应付。
向亲戚朋友借款? 大家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即使有人愿意借,能解决多少呢?大额借款的话,还款压力也会像座大山一样压在心头。
这个时候,我又想到了保险。
经过公司保险一年又一年的宣传、各公司保险的代理人海战术,还有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身边车险的理赔的实例教育,大家对保险也逐渐熟悉起来。
对保险断断续续的熟悉过程中,我发现之前买的保险,基本没有什么保障作用,完全是买了一个心理安慰而已。
这个万能险,每年交6000元,主险是12万的人身险,附加5万元的重疾险。但是,如果得了重疾,5万元能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遭遇意外,身后理得赔款12万,够解决孩子的成长学费和老人的养老费用吗?
这款保险,当时有一个卖点,说钱存入万能账户,是有利息的,而且是复利。
而所谓万能账户里的现金价值,是在所交保险费被扣除大额的保障成本之后产生的利息,所谓的高利率复利,4.5%只是代理人演算的数据,真正写进合同的只有年化利率只有1.75%。
如果人生遭遇重疾或意外,这份保险完全起不到抵御风险的作用。
最要命的是,他还会给我们一个错觉,让我们觉得风险已经被分摊,而缺乏真正的准备。
那该怎么办呢?
市面上,这么多保险公司,业务员说得天花乱坠,保险传单眼花缭乱。
如果自己不懂,不够专业,就只是被人收智商税的份。
明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如何潜入保险公司,结合各大公号学习保险知识,深入研究了3个月之后,才给全家人设置保险方案。
4
保险代理人阿玲,是我在给老公工厂员工买商业意外险时认识的。
工厂团体险,因为人数众多,需要考虑性价比,在口口相传的询问中,经人介绍认识阿玲,正好也是我的湖南老乡。
阿玲是话不多的实在人,我对要买的保险做过一些了解,所以很快就签了。
后来出了几次小险,她都很负责跟进报销。
所以当有买保险的念头之后,我就请她帮我留意公司的合适的产品。
打了几次交道之后,她看我比较有保险观念,喜欢与人交流。而我也对她同事月薪几十万,她才做一年保险就月薪二三万的事,表示很有兴趣。
于是就鼓励我参加培训和考试,加入保险公司,这样自己买保险的话,有非常高的返佣。
三天的入职培训,基本在宣传公司的强大,产品的优势,团队的优秀。
在我的追问下,阿玲给我介绍公司主流产品的返佣情况。产品第一年的返佣在35%-45%之间。偏理财的产品,返佣比较高,纯保险型的产品,返佣相对比较低。
我现在明白为何10年前,我保险代理人同事,直接给我推荐那款万能险了。其实当时我手头并不宽裕,买保险单纯想买保障。但他直接推荐给我买是理财型的万能险,而且一买就3份。
在我买公司团体险之后,我入职保险公司之前,阿玲也叫我参加过保险公司几次活动,如低价周边游、公司免费体检、年会之类的,这中间都是带着理财产品或者理财型保险的宣讲会。我后来明确跟她说过,如果理财的话,我不会考虑保险公司的产品。
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也为了避免再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买了不合适的产品。我认真参加保险公司的学习。并且还陪阿玲去见了一次客人。
阿玲也给我推荐了公司的一款重头产品,多重赔付重疾险。
看了介绍之后,觉得产品还不错,至少在重疾发生时,可以起到保障作用,而且是多重理赔的。当然保险费用也不便宜,单老公一个人,一年就得交2万多,我们夫妻两个,再加上2个小孩,一年得五六万块钱。
5
这中间,我关注了很多保险公号,了解到:
保险产品,就是一堆合同条款,如果我们关注的条款到位,价格越便宜越合算。
我们既需要保险来分担未来生老病死的风险,又不能因为每年交大额的保费,给目前生活增加太大的负担。一份保险合同签订,意味着要连续交费20年,需要考虑到自己的交续费能力。
各保险公众号平台,背后运营角色不同,有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公司,角色不同,立场不同,所以大家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让我这个保险小白,看来看去,一时明白,一时糊涂。
这中间,我通过公号,主动联系了两个保险经纪人。
第一个是行业有名的保险经纪公司的,我们简称她为A,她本身是博士学位,自己开了保险知识介绍的公号。跟她电话沟通过一次,感觉人非常的有亲和力。
她发了一份表格,让我填写了家庭的基本情况。再通过1小时的电话沟通,进一步了解确认我的想法和需求,一个星期之后,给我一份定制的家庭保险方案。这个保险方案涵盖了好几个保险公司的产品。
同时,我又联系了另一家互联网基因的理财保险公司业务员B。
这个业务员,同样是详细了解的我家庭的基本信息之后,给我定制了保险方案。同样涉及到好几家公司的产品。
和B沟通之后,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每次沟通,她都会提前跟我约好整块的时间,说明沟通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沟通过程中,远程看她电脑演示,结合电话同步沟通。
这样的好处是,视觉演示,介绍得非常清晰,我也比较容易理解。沟通过程不受外界干扰,电话通话,也不像微信语音,会被来电中断。
6
手里有三个选择,阿玲保险公司的产品,两份保险经纪公司的方案。
但这次,我并没有冲动做决定。
35岁+的年龄,已经错过了买保险最佳年龄。如果这次再买错,除了经济损失,更麻烦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费用随着年龄每年都增加。如健康指标不达标,保险公司会加费或拒保。
所以,不能再买错了。
结合手头的保险方案,我研究保险公司、同类产品保险条款、对比承保责任、免责条款,保险价格等等。
对比之后:
阿玲:是国内知名的大保险公司,熟人有当面沟通,还有返佣,但价格贵20%,等待时间长,没有投保人轻症豁免等。
经纪人A:由知名保险经纪公司提供服务,推荐的确实是行业普遍公认好的产品,但综合费用超出我的预算。
经纪人B:方案与A的思路是一致的,可能因为两家的产品渠道不一样,不是同款产品,但类似。这也验证我的买保险思路没有问题。
其实找当时找到B,一是货比三家,二是作个备胎,第一次接触她家,听到只是线上服务型公司,它本身不是保险经纪公司,不备注保险经纪人资格,只是与保险经纪公司合作而已。差点将它Pass掉。
但在实际的接触中,发现B个人相当的专业,他们公司黑科技后台数据很厉害,工作流程也很科学高效。所以将B的方案也纳入考虑。
最后的决定是,A和B的方案结合调整,多重赔付型+单次赔付型险结合,返还型+消费型险结合。在A和B手里各买一部分产品,落实了我家的保险方案。
如此组合,既保证保额足够,又降低了投保费用。
这样,前后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终于将全家人的保险方案落定。
自己做过功课的好处就是,买得明明白白,做出最有利自己的决策。
中间,老公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我告诉他,从20年交费的总额来看,这是七八十万的大买卖,当然得小心。何况,这还关系着我们整个家庭的安全和幸福呢。
当生活有了兜底,我们奋力拼博时才没有后顾之忧。
后话:买了保险之后两个月,老公无意中查出三级高血压,全家专项监管他调整生活作息时间,调整饮食习惯,同时也庆幸,幸亏提前落实好了保险。如果身体有任何异常,再来考虑保险,保险公司就不理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