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据分析师三年了,有一次和婷聊天,婷说在我们这一行,最聪明的大脑都只是在想着怎么让别人多点几次广告,我说其实人的注意力也是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最宝贵且有限,我更愿意理解我们的工作是在帮助这种资源达到最优化的配置。
其实有一句话我当时没说,因为还是很悲哀的:当下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狂欢,普通人是被裹挟着置身其中的,信息流涌来之前没有准备好应该如何应对,之后也没有时间去准备了。每天人们不知不觉将大量的时间投到手掌间的这块小小的屏幕上,更不用说还有许多我们的同行在利用数据支持的人性的弱点攫取人们更多的时间,吸引更多的PV(页面浏览)、DAU(日活跃用户数).
感受最深的例子是,十年前,如果我要了解时事,我会午饭后买一份《参考消息》带到宿舍,《参考消息》上有路透社、美联社、BBC等各家的精彩社论,得闲的时候读完这一份报纸便要花上两个小时,读的过程中我也在跟着社评思考。而现在各种资讯存在各种APP上(浏览器、天气、视频软件和自己没有记者抓取别人消息的软件),资讯不再是为了告诉你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而是一个维持用户粘性而得以吸引更多广告主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切产品最后都要迎合人的需求,不同于苹果、Chrome、过客和豆瓣迎合人们对美好的需求,我们许多国民级应用迎合的是人类另一种天然的“审丑”,为了写这篇文章,我重新下载了UC,在未登录状态下刷新了几次头条推荐,刷新后是这样的页面:
一条消息内容都是两百字左右的图文搭配,三十秒不要就能看完一条,经常不知不觉地就往下滑动了很多条,半个小时乃至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有一天突然怅然若失,过去的很多很多个流逝的半小时我收获了什么呢?
而这很多个半小时,都构成着我的生命。
半小时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的,读两三首诗或者一篇小说,一边听歌一边看树上的阳光和穿着热裤的姑娘,读豆瓣或知乎上一篇不鸡汤不狗血的文章,或者就发发呆,只是发发呆,脑子里时而乱七八糟地想些东西时而什么也不想,平静如水。
有一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刷朋友圈和短视频而是对着空白的天花板发了会呆,突然注意到窗外竟然有鸟叫,叽叽喳喳、此起彼伏,动响还不小,住在这儿两年多了,之前竟然一直没有注意到,惊奇、欣喜,更多的还是,感动。
微信里我写字的地方:尔来客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