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 session 主要是讲述了制作原型的好处。也提供了开发应用的一个科学的方法,制作原型->展示给用户->收集反馈,然后再改进原型,循环这个过程。演讲者举了一个例子,老板突然发来一条短信。要求做一款颠覆市场上时钟类 app 的应用。他迅速的抄起 Keynote 花了60秒就作出了一个原型,然后拿给自己的同事和朋友看。实验了两种场景下的表现,一个是摇一下试管倒计时10秒,一个是让朋友挑战拧魔方。在真实的情景下,用户会发现问题,提出新的想法,从而使这个原型进一步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情况。
- 原型行的通,验证了是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 原型得到改进,或与其他分支进行合并,形成新的原型。
- 被验证存在问题,行不通。
即使是最后的情况,也很好。因为在原型阶段就已经验证了是个错误的方向,省去了设计和编码的时间。
作者的建议是,越快的制作原型越好,越在真实的环境中,让真实的用户去验证越好。不要在意使用什么工具,不要在意自己是什么分工。任何人都可以制作概念模型,也有必要去制作原型。当更多的人参与到原型制作中来的时候,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可能是以往的流程中,完全想不到的场景或功能。
笔者建议:赶快捡起你的 Keynot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