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当一重重楼观殿宇掩映于木石云水之间,武当,这座几乎与天地同在的山峦,逐渐有了人迹,随之诞生无数奇特神妙的传说与景观。这是一部专属于大山的豪壮史诗,更是一家修行法门光耀神州的古今绝唱。
自老子五千言传世,至东汉末年,一种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在中原大地出现,是为道教。修道之人,炼丹采药以养生,服气导引以修仙,醮祭祀以祈福,穷尽一生追寻心中大道。真武飞升、尹喜传经之后,越来越多的道人视武当山为修行的圣地,不辞辛劳前来与道结缘。
曾经,这里岩穴为床、茅草作庵,修行者在这种无比清苦的环境中勤修道法,一点一滴充实著山水间的空白。于是,在险峻的绝壁之上,峭峙的孤峰之巅,历朝历代的先民们甘愿竭尽智慧与心血,建起了或木质、或铜铸的风采殊美的观庙。武当也从渺渺荒山变成了香火鼎盛的人间道场,这样的蜕变,是出于历史的巧合,还是神灵冥冥中的授意,抑或是古人敬神寻道的生命本真?
【武当寻道】之二:贞观祈雨,五龙灵应姚思廉(姚简)像,出《三才图会》。
贞观祈雨 武当水之传奇
大唐,一个令当今所有华人心驰神往的王朝,书写了武当山兴建皇家祠庙的第一笔传奇,献上了来自帝王的第一份祝福。贞观八年,在大唐步入盛世的时刻,国家出现大旱,生民困苦。上天,似乎有意对那位圣明的太宗皇帝进行最后一道考验。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以农桑耕织为本的国度来说,一年四时的风调雨顺有着安民平天下的重大意义,而好雨知时、洪旱不侵更被先民们视为天降鸿福。大约从上古三代起,祷神降雨以祈求丰收的大小祭祀,便成为上达君主、下至黎庶的传统风俗。为天下福祉,太宗也派人遍祀名山大川,却不见奇效。
最终,太宗派德高望重的均州太守姚简,赴武当斋醮祈雨。于是天降甘霖,如织的雨滴汇成涓涓流水,润泽每一寸土地,此后百姓安居乐业,大唐盛世应天运而生。为何太宗会祈求武当?而武当为何又如此灵验?
尊奉老子为“圣祖”的李唐皇室,自开国之初,便将道教推为“国教”的至高地位,举国上下弥漫着浓厚的崇道之风,皇亲修道、修宅为观的事迹屡见不鲜。而对于道教信仰的真武大帝,唐朝帝王更是表达出无上的崇敬。在唐王宫,玄武阙、玄武楼、玄武殿,都是载于史料的宫苑建筑,而紫宸殿内的玄武观,更是皇族奉祀真武神的专祠。神的名字,被敬畏而恭谨地镌刻在恢弘建筑的至高处,历代君臣举头仰望时,天与人,已在默默地沟通。
或许是武当水火相济的形态,启迪了帝王圣心。祈雨大典,不向坐镇武当、五行属水的真武神,又该向谁呢?
【武当寻道】之二:贞观祈雨,五龙灵应五龙宫是武当山建筑群中最早的八宫之一,现存宫门、九曲红墙、碑亭及泉池、古井等遗迹。
五龙行雨 灵山初现神宫
武当群峰,常年云霭袅袅,泉涧潺潺,在真武大帝的庇佑之下,似乎天然蕴含着水之精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当年唐人姚简入山祭祀时,亲眼见证了武当山水俱灵的神迹。道经载,姚简于山中遇到五位儒生,风貌殊异,自谓“五气龙君”。
龙君奉真武大帝之命,守护武当山,因见姚简正直寡欲、祭祀虔诚,故奏请帝命,特来显灵降雨。语毕,雷电甘霖顷刻遍布天下,五儒生却不见踪影。五气龙君是何方神圣?《武当福地总真集》载,真武大帝于武当修行圆满时,由五条神龙“掖之飞升”,拜见玉帝。之后,五龙便追随真武留在武当,作为真武的信使,守护着大山与人间。
自姚简之后,武当便流传着龙的神话。为表真武与龙君降雨的圣德,太宗降旨,在姚简祈雨之地兴建五龙祠。从此,武当山拥有第一座皇家祠庙。不断有人登上武当求雨,“历代祈祷,应如响答”;五龙祠亦成为历代帝王求雨的福地,不断被扩建加封。
【武当寻道】之二:贞观祈雨,五龙灵应唐太宗李世民下旨在武当山兴建了第一座皇家祠庙——五龙祠。
宋真宗升祠为观,南宋孝宗赠额“五龙灵应观”;元时升观为宫,后改名五龙灵应宫、大五龙灵应宫,至今宫外山坡下尚存当时所立的“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元末虽毁于战火,宫观却在明永乐十年,明成祖大修武当时得到重修,并更名“兴盛五龙宫”。如今坐落于五龙峰山麓的五龙宫,乃是今人修复,正殿内供奉著山中最大的铜铸鎏金的真武坐像。虽然我们无缘得见五龙宫真正的模样,但通过历史的追溯,仍可遥想那段历经千年风雨却不朽的辉煌。
【武当寻道】之二:贞观祈雨,五龙灵应陈希夷(陈抟)睡图》,日本画家长谷川等伯绘,日本石川县七尾美术馆藏。
陈抟高卧 感悟道中睡法
在唐以前,武当仅仅是一座颇具仙气的群山,被称作“嵩高之储副,五岳之流辈”;而自贞观祈雨灵验之后,武当逐渐为世人推重,随着道教的兴盛与宫观的兴建,越来越多的道人入山修行,至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武当列入“七十二福地”的第九位。不独五龙祠,唐人还于武当修建神武威公新庙及众多茂庵岩庙,既奉祀真武神,也为修行者提供栖身、结缘的道场。
三百年大唐在战乱远去,那段人与水的奇遇变成历史的记忆,而有关神龙的传说却未结束。“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在唐宋之交的乱世,一位名叫陈抟的书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他举进士不第,在兵荒马乱中感受到功名的虚无与生命的无常,遂萌生弃文入道之志。恰有孙君仿、獐皮居士两位高道指引,语之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此后,武当青峰之上,又多了一位不世出的神仙人物。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这位仅从姓名便知道缘非浅的道人,在武当一住就是二十余年。期间,他服气辟谷、习神仙导养之术,尽得武当山水灵气;他精研《周易》,撰有《指玄篇》《钓潭集》《九室还丹诗》等著作,并创制紫微斗数及无极图说,阐释道法精妙,被后人奉为“陈抟老祖”。
元人曾评价他是“前宋一代之异人也”。而他最奇异之处便是高卧而眠,武当山附近至今流传着“彭祖修行八百年,不如陈抟一觉眠”的民谚。传说陈抟在武当苦修时,感动五气龙君授以“五龙睡法”,并据此自创适合养生修行的“蛰龙法睡功诀”留于后人。
此门睡功,讲究睡前静坐调息,静卧如弓、闭目养神而睡,可百日甚至数年不醒。在漫漫睡梦中,或许是灵魂的逍遥无界,或许是道行的突飞猛进,而唯有心无杂念者方能达到那天人合一的妙境。后来,陈抟修道有成,五龙神再次显圣,载他飞往华山云台观隐居。这位仙道高人,将在另一座仙山继续一个人的道缘传奇。
【武当寻道】之二:贞观祈雨,五龙灵应武当山紫霄宫
清泉献瑞 续写武当传奇
依据战国流传的“五德终始说”,代唐而兴的赵宋王朝,认为天授五行之火德,以“火德之圣兆”自居。自唐而宋,历代帝王一如既往地崇道兴道,广修道观,供奉道教尊神;因水能镇火,他们更把真武大帝推至“社稷家神”的地位,以求得阴阳相和,国祚绵长。加封号,修道场,武当在宋朝续写着令人惊叹的历史。
或许是感应到宋帝的赤诚,真武大帝于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闰四月显圣,为新王朝降下祥瑞之兆。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录,皇城的真武祠旁忽然喷涌出一股透著薄酒清香的神奇泉水,患病者饮之,即刻痊愈。上善若水,水能滋养万物、涤尽污秽,这出自祠庙的一泓甘甜的清泉,或许是水神真武送给世人最温暖的礼物。
自古君王是为天子,作为天神之子,真宗感激涕零,为真武大帝奉上最深切的敬意与感恩。他下令在醴泉出现的地方,修建一座祥源观以表圣迹;为真武神加尊号“真武灵应真君”。宋《图经》还认为,武当山上的“五龙观即其(真武)隐处”,真宗便在真武大帝隐居之所五龙祠赐额加封,尊为“五龙灵应之观”。
在此前后,宋朝道人先后刊布《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经》《太上说真武本传妙经》《真武启圣记》等道书,将真武大帝的勤于修道、佑圣济世的圣德广传于世。
大约百年后的宣和年间,因被火神惊梦,笃信道教的徽宗,便意识到应以更虔诚的态度奉祀水神。他下旨,于武当山展旗峰下寻一处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宝地,兴建一座紫霄宫。这座道宫,虽一度毁于南宋末年的战火,却在元、明两代得到重修扩建,成为重要的国家祈福之庭。
紫霄宫后有处龙王井,相传居住着一条白龙。道人们坚信,若汲水者心怀虔敬,便可取得龙神所赠的延年益寿的神水。奉祀真武大帝的紫霄,成为又一处“龙神寓所”。伴随着宋朝的发展,武当山先后立起王母宫、紫虚宫、佑圣观、玉仙观等观宇。武当,已成为名实相副的仙家福地。
云蒸雾绕的迷濛,空山新雨的清爽,幽泉鸣涧的天然,甚至是阶壁之下井水暗涌的沉静,都是武当的风景与灵性。唐宋以来,真武信仰与文明的不断发展,又为武当群山增添无限的人文气息与道骨仙风。武当,不仅是八百里山石的名字,更是天下人祈禳与朝圣的顶峰。
而对于武当山下的万丈红尘来说,敬天奉神与神赐祥瑞,似乎已成为互为因果的循环,共同见证著一代代王朝的兴盛与繁荣。(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