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心中的贼有很多,不过不出七情六欲(七种情感:喜、怒、哀、惧、爱、恶、欲;六种欲望:色、生、香、味、触、法。)在心学家们看来,王阳明心学的目标就是祛除心中贼的学说,所以虽然难,王阳明还是给出了心法。
在七情中,我们最容易犯的就是哀伤忧愁。王阳明给出的心法是“要掌握度”。哀伤忧愁是心理的病痛,如果它不能影响到你的健康,那就是掌握了度。七情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只是你应该用你的良知来清醒地认识它们,不要被它们控制。如果良知是太阳,那么七情就是浮云。太阳是移动的,不可能总停留在一处,无论何处,只要有一线光明,就全是阳光所在。
生计无着而忧愁可以,可你不能一直忧愁下去,要去奋斗;失恋了哀伤可以,可你不能每天都萎靡不振,这是作践自己。王阳明说,七情只是浮云不是太阳,谁如果在浮云上较真,不但傻而且还伤天害理。
对于私欲,什么是私欲,过了的基本欲望就是私欲。或者说,良知认为错的欲望就是私欲。人不可能没有欲望,问题是,我们的欲望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内,而不能让它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
人的私欲看似有六种,实际上只有两种,那就是名利之欲和生存之欲。
关于名,人人都喜欢追逐虚名,这是“表现欲”的极端。怎么治疗这种病呢?王阳明给出的方法是:“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
还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让别人喜欢。这是良知的要求,良知所以能辨别是非,就是因为好恶。你特别喜欢金钱,就不能让别人破财。你明明不喜欢痛苦,却希望发生在别人身上。这些最好都要马上改正。
关于“利”,王阳明给出的心法是: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凭良知的指引去争取富贵。
闲思杂虑也是私欲。
思虑是人固有的,人人都有思虑。但要看你胡思乱想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色、利、名,那就是私欲。
闲思杂念,到底是从好色、贪财、慕名这些病根上滋生的,自己寻求本源定会发现。
我们思虑的善恶、是非,并非如白昼和黑夜那样容易分辨。我们以为正在对未来憧憬,实际上却是贪欲。我们以为正在勾勒当一个伟大的人,实际上却是好名的私欲。在这些真假难辨的闲思杂虑重中,很容易让良知无法判断,最终会遮蔽良知。
眼睛爱看美色,耳朵爱听爱声,嘴巴爱吃美味,四肢爱享受安逸。因此便不能克己。
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克己),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老子说过,美色使人目盲,美声使人耳聋,美味使人口伤,放纵令人发狂。所有这些对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都有损害,如果真的是为了耳目口鼻和四肢,就要考虑耳朵当听什么,眼睛当看什么,嘴巴当说什么,四肢当作什么。只有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才能实现耳目口鼻和四肢的功能,这才真正是为了自己的耳目口鼻和四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并非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自动不看、不听、不说、不动,这必须是你的心在起作用。你心的视、听、言、动通过你的眼、耳、口、四肢来实现。如果你的心不存在,就没有你的耳目口鼻。
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有了这个它,才有了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性的生生之理,显现在眼时便能看,显现在耳时便能听,显现在口时便能说,显现在四肢便能动,这些都是天理在起作用。因为天理主宰着人的身体,所以又叫心。这心的本体,本来只是一个天理,原本无非礼存在。这就是你真实的我。它是人的肉体的主宰,如果没有真我,也就没有肉体。你若真为了那个肉体的自我,必须依靠这个真我。做到戒慎于不视,恐惧于不闻,害怕对这个真我的本体有一丝损伤。稍有丝毫的非礼萌生,有如刀剜针刺,不堪忍受,必须扔了刀、拔掉针。如此方是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
它是王阳明心学传授给我们铲除私欲的指导思想,也是做“真我”的大方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