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的那拨孩子,感觉培养的都差不多了,可是到四年级,又重新编班,三分之二的孩子来自外班。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各个方面,存在很大偏差,尤其字写的很糟糕。前三年关键期已经错过了,再纠正起来难度挺大的,再说我明年要退休了,感觉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给他们纠偏,这一段时间很心焦。
今天语文课上,主要让孩子们写练习册。下课作业都交上了,我就坐那儿改。一个这学期刚从农村转来的孩子,一年级时父母外出打工,二年级时奶奶管不住了,打电话让父母回来管,父亲缺位,妈妈主要承担管理他的任务,但不够用心。两页的练习册,他就写了几个字,几乎白着交上来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你怎么不写呀?人家写的时候你搁那儿干啥嘞?”“我也没干啥。”我笑着追问:“没干啥,搁那儿干啥嘞?搁那儿玩儿啦?”“嗯,玩儿啦。”他倒挺认账。“那你光搁那玩儿,将来你想干啥呀?”“我想搁学校门口摆个摊儿。”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学校门口有摆摊的啊?”因为我不从主门那条路过,所以不清楚。“有!”我们办公室在三楼,他往下面一指说:“搁那底下摆摊嘞!”我顺着他的话茬说:“那城管不叫摆呀,这是违法的事儿啊。有可能摆摊儿的哈,是那老奶奶级别的。老奶奶去建筑工地干活吧,干不动;打工吧,没人要,只能摆个摊挣几个钱儿。城管可能是一见这些老奶奶吧,也不忍心怎么着她,有时候会对她们宽容一些,那你就不一样了,你年纪轻轻的去摆摊儿,那城管可不会宽容你,不给你机会呀!城管把东西给没收了,还罚钱呢,那这钱可是不好挣,你再想想,你觉得这个活儿还能干不能啊?”
“那不能了。”“摆摊这个事儿干不了,那你再想想你还能干啥?”他想一阵子想不起来,我启发他:“咱再反着想想,要是好好学习你将来能干啥?好好学习你有本领啦,有能力了,将来能干啥?”“那能干的多嘞,我能当老师,我还能教学生练字,还能坐到办公室里,啥都不干。”他两眼放光,语气果断,声调提升了好多。
“坐到办公室啥都不干,现在这茬不多了,现在这社会不多了,啥人儿坐在办公室啥都不干呢?”“大老板!”他十分肯定地回答。“人家大老板坐到办公室不是啥都不干,而是人家有能力,人家有资金雇着人儿帮他去干,人家老板光干大事儿,光说大事儿,具体的活儿叫其他人干,人家不是不干。”
最后一直这样引导引导:“咱这一单元学的都是这个神话故事中的英雄,这些英雄你看看人们都很敬佩他们,一代一代都把这些故事传下来,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他们都是帮助人类呀,帮助别人呐,有奉献精神呐,你看看这样的人生怎么样啊?”“这样的人生很有意义!”他把“有意义”说的很重,右手食指配合着做着手势。“呀!我都想不起来该怎么说,你说的真好!”我给他竖出了大拇指。
“那你想不想叫别人敬佩你啊?”“那我想。”“你想别人敬佩你,你怎么办呀?”“那我上课好好听好好学习。”“就是呀,你看你这都没有写上,要是你好好学习啦,这些你都会啦!你那邻居啊,或者亲戚的小孩儿上低年级的,他们要遇到不会的题,你都能教他们,你教他们的时候,你就能够帮助他们,他们是不是就很敬佩你?”他点头称是。“那你说以后怎么办呀?”“以后好好学习。”能感觉到这句话来自心底。
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在他成长的黄金期关键期,如果把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慢慢儿给孩子心中种下种子,就是心中有个梦想啊什么的,孩子不至于一天一天在那里坐着,也不知道坐那来干什么呢,学习是来干啥的。
这是去年10月29日我和他的对话及当时的记录。从那次深入交流之后,孩子笃定了自己的目标——当老师。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问他:”长大干什么?”他从不含糊:”当老师!”一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变,因此,每当他懈怠的时候,我就会喊他一声:”小逯老师!”他立马坐端正,立马投入学习中,百试不爽。他发言精彩时,我也会适时夸赞鼓励他:”不愧是小逯老师!”
昨天又问他的志向。仍然是当老师,问其为什么当老师,回答相当干脆:”为国家培养很多的栋梁!”
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有了理想,人生就有了方向,就会激发内心的原动力,从而不用扬鞭自奋蹄!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