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笔(二七二)

随笔(二七二)

作者: 牧童梦RGQ | 来源:发表于2022-08-06 19:10 被阅读0次

学习《伤寒论》285条

我们知道细脉主阴虚血少,数脉主热,细数主阴虚有热,沉脉主病在里,而现在他的脉象为“脉细沉数”并且仲景首先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少阴病的患者。

少阴病患者见到脉细沉数,证明此证为心肾阴虚有热的“少阴热化证”。

脉细沉数,病为在里,病属心肾阴虚,这时候在治疗上可不可以发汗呢?

仲景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们“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为什么不可发汗呢?因为里证不可发汗,更何况此患者阴虚血少,也无汗可发,倘若你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的话,不但是一种错误的治疗,更容易产生变证,使病情加重,或出现其它证候。

汗法是用于邪在肌表的治疗方法,《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而该患者是“病为在里”,所以不宜发汗。

前面讲过细脉主阴虚血少,沉脉主里,数为有热。他不但阴虚火旺,且津亏血少。汗本为津血所化,有句话叫“津血同源”,如果你不明事理,错误的发汗,不但伤津耗血,且还容易引起出血的变证。清代医家尤在泾说过“病在里而汗之,是竭其阴而动其血也,故曰不可发汗”。

下面我们看看伤寒论原文285条。

(原文)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一般来讲,此条当为少阴热化证,应当育阴清热,如果误用辛温发汗,就有可能出现伤阴动血的变证,因此应当禁用汗法。

另外对于本条的认识,伤寒学界也存在不同的意见。

如,薛慎庵曾说“人知数为热,不知沉细中见数为寒甚,真阴寒证,脉常有一息七八至者,尽概此一数字中,但按之无力而散耳,宜深察也。”

有人认为该条即《伤寒论》285条为少阴寒化证,属阳虚寒甚之真阴寒证,在脉象上认为“沉细中见数,当为按之无力而数”,在治疗上当驱寒回阳,不可发汗。若误发其汗,则可导致亡阳之变。

在临床实践中,其实少阴热化证和寒化证均可见到脉沉细数,主要的是我们当“脉证合参”,综合分析。

如果见到在脉沉细数的同时,伴见有阴虚有热的症状,口干、咽燥、舌红等,则为热化证。

如果见到脉沉细数无力,且伴见有阴盛阳衰之症状,口淡、不渴、小便清长等,则属于寒化证。

对于寒化证和热化证的区别,一个要看脉搏的力量,二要看患者的兼证来判断。

这样看来,只要是少阴里证,不论是寒化证,或热化证,都应该是禁用汗法是肯定的。

相关文章

  • 随笔(二七二)

    学习《伤寒论》285条 我们知道细脉主阴虚血少,数脉主热,细数主阴虚有热,沉脉主病在里,而现在他的脉象为“脉细沉数...

  • 三行流年‖【二七一‖二八零】

    二七一 指尖的涂鸦早已消去 有过悲伤 有过笑脸 只是还是没有留住 最温柔的瞬间 二七二 不甘的青春埋藏在记忆深处 ...

  • 睡前夜读 | 等待,繁花如雪

    收听节目请点击下方链接: 第二七二夜:等待,繁花如雪 在喜马拉雅读书录音,最开始的新奇到如今漫漫的似乎成为了习惯,...

  • 《伤寒论·阳明篇》笔记22|三个去黄经方

    二七二、病人无表里证,脉浮数者,虽发热六七日至七八日, 勿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直“抵当汤...

  • 资治通鉴 周纪 周纪五 一

    起屠维赤奋若,尽旃蒙大荒落,凡十七年。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二七二年) 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

  • 点评不只是为了链接——007践行之旅(13)

    (太累了,回头更新) 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

  • 骄兵必败

    公元前二七二年现在是早上的5点钟啦,我在北上出差的火车上,坐在卧铺床上,挑选了这段六七百字的历史,进行分享,进行阅...

  • 渔夫镕谷楹联尝试之二七二

    上联:体贴呵护 信任尊重 型塑孩子自立自信 下联:关怀备至 理解欣赏 助力童心自尊自强 横批:面向未来 (2018...

  • 诗短评几小首(二七二篇)

    一、篇名:假如他是一朵云 作者:Lexi_0805 佳句摘录: 假如他是一朵云,一朵消失不见的云。寻遍世界,却寻不...

  •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二七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cp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