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伤寒
《伤寒论·阳明篇》笔记22|三个去黄经方

《伤寒论·阳明篇》笔记22|三个去黄经方

作者: 江南_ac34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22:34 被阅读0次

二七二、病人无表里证,脉浮数者,虽发热六七日至七八日, 勿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直“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病人表证里证都没有, 没有寒热,大便也正常,但是脉又浮又数,浮是表,数代表热,可是病人又没有症状,先不去攻下。

“假令已下“,假如已经被攻下了,“脉数,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仍然脉大,大便有问题,代表有瘀血,,用抵挡汤。

伤寒表证不解表而攻下,或表面的病毒未治好跑到肠胃里去,会造成协热利,即前面介绍过的葛芩连汤证。

如果大便有血,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大肠炎,后面会详解大便脓血。

二七三、“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于寒湿中求之。

病人伤寒,麻黄汤下去发汗,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个人“身目为黄”,眼睛皮肤都黄了,你以为开错了,其实不是,是因为此人体内本身有寒湿,寒湿往外走,故见黄色。

五行里脾属土,土是黄色,黄色本身是脾臟的营养,脾有问题不受纳营养时,黄色

饮食入胃到小肠,小肠把它划分为五种不同颜色的津液,青色入肝,红色入心,黄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肾。当中焦有寒湿时,桂枝汤麻黄汤里并没有去寒去湿的药,一发汗,湿堵在中焦,发汗动到了湿,没有动到时它可能围在脾臟外面,一动到它,寒湿就跑进脾臟,去侵占了脾臓的空间,黄色的营养就进不去,往外走,所以看到黄色。寒湿的时候,方剂有“术附汤”和“五苓散”,都是可以去寒湿。后面还会讲到如何辨黄,胆汁逆流和肝有问题也会造成黄。

二七四:“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身黄如橘子色”,就是阳黄,表示热,“小便不利,腹微满者”湿无法宣泄而紧于少腹,湿堵到了,小便不出来了,此热湿并结下焦,则用茵陈蒿汤主之。

前面已有介绍,茵陈蒿汤三味药:茵陈、栀子、大黄,用于湿热之人:上焦热,中焦湿,下焦实,三个症状同时存在,必有便秘才此

二七五、“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栀子柏皮汤”主之。

这里没有表证,也没有实,大便通畅,只是里面有瘀热。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

栀子去上焦的热,黄柏去下焦的热,中间没有湿,就没有处方了。湿很盛会小便不利,舌苔厚、黏。

中医的热就是西医的炎,只要有炎症都可以用黄柏。临床上栀子柏皮汤常用在眼晴发炎,汤煮淡些,滤网滤过后洗眼晴。

为什么甘草要灸过?因为药下去,要同时停在上中下焦,如果没炙过,上焦还没清,桅子巳已经跑到下焦去了,所以用炙甘草让栀子停在上焦。

病人全身发黄,肚子很胀,大小便不利,就是茵陈蒿汤,大小便很正常,肚子也没有胀满,就是栀子柏皮汤。

用量及煎煮法:

栀子3钱,炙甘草1钱,黄柏二两。四碗煮两碗,去滓,分温再服。

去热的药多寒凉,寒凉的药多苦味,但对症时喝下去不觉得苦。

二七六、“伤寒”身黄发热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表寒束到,热无法渲泻,湿热没有出路,造成身黄,故此方用于全身发黄兼有伤寒表证,还可以治疗皮肤病。

很多皮肤病都会用到麻黄,麻黄不仅发表,更是发阳,但必须搭配杏仁,至少等量,才不会汗发太过。治疗疥疮时,凹陷的代表阳陷,很危险,麻黄下去会浮起来,即阳气发起来。青龙在太阳篇中配合杏仁桂枝炙甘草,到阳明、太阴篇中还在用。麻黄用对时,不一定出汗,有时得小便解,比如用于治水肿。经方中另外一个常用在皮肤病的药方是麻杏薏甘汤。

前述赤小豆发芽用来治腹膜炎,赤小豆去湿,去的是化脓的湿,如痔疮,经方中的赤小豆当归散用来治疗痔疮化脓,不管病人有无便秘,加些仁剂,如柏子仁、麻子仁等,把大便软化,来帮助痔疮收口。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赤小豆一升,连翘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劈,生梓白皮一升去节,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炙。

【神农本草】连翘味苦辛,性平,无毒,为散结清火要药。

连翘

用量及煎煮法:

连翘2钱,麻黄杏仁等量各5钱,赤小豆与桑白皮重用各1两(生梓白皮已绝),生姜2片,炙甘草2钱,大枣12枚。十碗煮三碗,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去滓,分温三服,半月服尽。

总结:

《伤寒》里一共有三个方子治疗全身发黄发高热者:

1、有伤寒表证:无汗,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有汗且实热在里,上热中湿下实,小便不利,便秘,用茵陈蒿汤;

3、无表证无里实,瘀热在里,大小便正常,用栀子柏皮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阳明篇》笔记22|三个去黄经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if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