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箍牙”,就是牙医用“矫正器”来帮助需要的人矫正牙齿的畸形,专业人士简称“正畸”。
对于现代家庭来说,箍牙已经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了。从几岁的嫩娃娃,到十七、八岁的学生,戴牙套人的比比皆是。还有30多岁的成年人也在戴。自然,每个阶段箍牙的目的必定不同。
一般来说,箍牙是为纠正牙齿的位置缺陷,比如让长得过于“拥挤”或“稀拉”的牙齿,位置分布得更合理,以便能好好咀嚼食物,为主人服务;同时,牙齿“太拥挤”也不利于做口腔卫生,正畸可以预防牙齿和口腔疾病。牙齿的美观其实是箍牙正畸的附带结果。
我为什么要提起箍牙这件事儿呢,是因为曾经有过一段陪儿子箍牙的经历。对于儿子本人也许并没有那么多感受,甚至可能早已忘记了。
儿子小的时候,长得可爱,圆乎乎的脸,一副乐天派的模样。从脸上看,没有任何外形问题,只有我们自己注意到,儿子的牙齿有一点轻微的“兜齿儿”,换牙之后,上面两个门牙中间有一条小缝,说话时个别字音有点“不关风”。为此儿子曾经在作文里面自嘲说,是因为自己太爱笑了,所以把牙齿都笑出一道缝来。
一般情况下,人的牙齿是上门牙包着一点下门牙,这样的咬合位置嚼起东西来好用力,但是上颌也不能包太多了,包太多了就成了“大龅牙”。如果下门牙伸远了兜过上门牙就叫“兜齿儿”,重一点的就是“地包天”。儿子的“兜齿儿”很轻微,咨询了医生,说小孩还在生长发育中,太早矫正可能还会还原,可以等长大一点再说。
一晃儿子就到了高中,“兜齿儿”的确不那么明显了,只是两个门牙之间依然有一点角度。在儿子的同学当中箍牙的比比皆是,我们也是觉得,很帅的小哥,牙齿要是能再漂亮一点就更完美了(那时以为箍牙不过是花一点钱,跑几趟路而已)。于是陪儿子一起欣然前往。我们找的是一家附近的正规大医院的口腔门诊,开启了漫漫的箍牙路。
说起箍牙其实是一件费钱、费时又费事的事。整个过程做下来需要往医院跑N多次。第一次去当然要先做检查,排除其它牙疾,然后定制牙套。安装牙套的时候其实感觉是很心疼的,要在每颗牙的牙面上,通过腐蚀做出毛糙的面,以便沾上粘合剂后固定住牙套的托槽。这无形中就破坏了牙齿的釉面,会造成牙釉质中矿物质的流失,带来牙齿表面永久性的变色。带牙套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刚开始每过两周或一个月就要去医院调整一次,拉紧牙套,后面慢慢延长间隔时间,直到一年过后卸下牙箍为止。而在牙齿移动的过程中,有可能引起牙跟部分牙骨的溶解,使牙根的长度变短,影响到牙齿的稳定。这些都是箍牙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卸下金属牙套之后还要继续戴上“保持器”,要再持续至少一年时间,持续的时间越长效果自然越能巩固。
那时儿子正值高中,寄宿学校。高中的学习之紧尽人皆知。对于平时就容易长口腔溃疡的儿子,戴上牙套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嘴里的溃疡就几乎没有间断过。每个周末回家,为娘的都想给孩子做点好吃的,补充一下营养。看他每吃一口眉毛都皱一下,嘴里丝丝的吸着气,吃热的、咸的则更是疼的眼泪都要掉下来。起身往他嘴里看一眼,发现满嘴的溃疡,都连成了片…
至今不清楚是牙套的刺激引起,还是其他原因,不知道其他人箍牙的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咨询过医生,医生说所有人用的牙套材料都是一样的,没有发现类似情况。总之,一年的时间不知道是怎么熬过去的…卸掉金属牙套之后,儿子的牙齿明显整齐漂亮了,那一刻的感觉似乎是受的苦还值得。不过事情并没有结束,牙套卸了还要戴“保持器”保持。所谓的保持器,是用透明的材料照着牙齿形状做出来的牙套,类似老年人的活动假牙。只不过是老年人吃饭的时候把假牙要戴上,而“保持器”是吃饭的时候要摘下。每天里的这些动作对一个莽撞的高中生来说真的是麻烦透顶的事,大人不得不经常提醒孩子不要把牙套弄丢,毕竟丢了是要费钱再补的。有两次,儿子和同学在外面吃饭,把牙套落在桌上了,一次被服务员收了,一次是从倒剩菜的桶里找到…一年当中就这样丢丢补补若干次,直到最后一次丢了“保持器”之后,问医生要不要再补了,医生说差不多可以歇一歇了。后来,大概过了半年,也许是一年左右的时间,门齿之间那个角度又出来了…只是儿子的帅气丝毫没有因为牙齿那点“不完美”而受到影响。
多年过去了,想起儿子箍牙的这些事,心里还一阵阵揪得慌。
如今,现代科技发展很快,正畸的技术和材料与当年相比也不能同日而语了,诸如3D打印、数字技术等等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口腔健康上。现在已经有了既有科技又很美观的隐形牙套,越来越多的人是为了美来做箍牙。箍牙的体验也越来越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