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到现在工作已经是有几年的时间了,感觉到了职业瓶颈,当了几年“螺丝钉”的我,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按部就班的工作,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看似拥有自由的身体,但我知道其实我的生命就像快要凋零的花朵一样,停止生长了,就像书里说的一样,有的人虽然活到七十多岁,但其实他在二十多岁就死了。我渴望改变这种状态,小时候的梦想是仗剑走天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整天像个机器人一样,上班下班。
于是在晚上的空余时间,我一直在给自己找事做,希望可以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丰富起来,而不是这样的匮乏与平庸,但是越是忙碌,感觉越是空虚,好像心灵得不到寄托,于是我停了下来,认真地想一想自己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说实话,想不明白,有点迷茫,但总得找一些事来做,不能够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于是,我就开始读书,读名人传,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到底是怎样做的,才可以一步一步取得今天的成功。
但是对于上班族来讲,每天忙完工作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其实留给读书的时间并不多,于是我就转换方式,采取听书的方式,这样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或者午休的时候,我都可以听,不受区域的限制,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听。
但问题又来了,听了一本书,有时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听到后面,你会把前面的知识给忘了,记不起来了,知识点或者是故事的情节串不上了,于是我就在想,市面上有没有人把一本书的精华给提取出来的,就像读文章一样,第一句是概括句,我们看完第一句,基本上就知道这段话在讲什么,主旨是什么。于是我在网络上寻找,这时候,听书稿,这个名词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中,听书稿是什么?听书稿就是用通俗化的语言,把一本书中的重点知识逻辑化之后表达出来,字数大概在6000到8000之间。我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因为听书稿可以让你在半个小时内就听完一本书,并且吸收到书里的干货,快速地学习到新的知识,节省了读书的时间。
但是听书稿聆听是要收费的,刚开始我觉得没问题,人家把书里的精华给你提取出来,也是需要时间与精力,所以,付费是应该的。后来突然发现,现在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线上课程多如牛毛,那我自己是否也可以从一个消费者转换为创造者呢?我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1可以倒逼我自己阅读,让我每天都有一个任务量,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有时间就读书,没时间就不读。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想要读书,但是却不知道读什么书,就算选择了一本书,也会时常感觉到自己阅读速度太慢了,那选择听书稿学习,一方面可以学到一些选书的技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写作来倒逼自己吃透一本书,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把它用自己的语言逻辑表达出来。
2可以在后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灵感。知识学了就是要来用的,如果不用,那学的东西就白学了,参加听书稿训练营,以后肯定是要自己尝试写听书稿的,那怎样去寻找灵感和素材呢?是要像电视里的人一样,到处游山玩水,经历跌宕起伏,可是我们都是普通人,生活上班两点一线,平平淡淡,所以从书籍里获取素材就是最好的途径,当我们扩大我们的阅读量,多读读不同领域的书,在书中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翱翔在书的海洋中,这样我们的思维也就自然打开,为我们后期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3可以快速地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听书稿与一般稿件不同,它要求内容源于书,又要高于书,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体现了这类稿件的难度,不过有难度的东西,才会有高度,要完成一份稿件,就需要反复的提炼,反复的修改,好好的打磨自己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就开始在网络上搜索听书稿写作教学,然后就遇到了晓晓老师的训练营,当时也没有多想,就直接加好友,然后了解一下开营的时间,需要准备的东西,反正报名这个环节进行得很快,报名之后老师给了一个目录,让我选书,然后就买书,看书,等训练营开营。
在选书这个环节,其实是很重要的,并不是随便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好,如果你的目标是通过平台审稿,获取稿费的话,那么在选书阶段,就要好好想清楚,认真分析,到底什么样的书比较容易过稿,经过老师的指点以及自己的思考,我决定选书要选那些市场需求比较大的,就是受众比较多的。
训练营在2月28号就开营了,授课的方式是在微信群里,首先老师做开营演讲,讲述了她自己在 听书稿 这条路上的心得与经验,听完她的开营演讲,我豁然开朗,就好像是在黑暗的大海中看到一座灯塔,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来对了。接着老师就分发课程表,介绍助教老师。然后我们就愉快的开始训练营。
训练营每天的运营模式是前一天晚上,主播会在群里为我们解读一本书,看视频学习,然后第二天让我们针对她解读的书籍做作业,比如你从本书中学到了什么?然后还有一些关于听书稿的问题,都是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循环渐进,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听书稿。
在第一次写作业时,规定字数是800字,对于久未提笔的我来说,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但是群里的小伙伴你追我赶,互相讨论与激励,我就硬着头皮开始写,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但好在坚持下来了。然后生活习惯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喜欢看电影,玩游戏,刷小视频,现在变成了阅读与写作,虽然每天还是一样24小时,但可以感觉到自己有一丝丝的改变。
通过训练营,我自己学到了几点。
1输入。在书籍的阅读过程中,要对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可以边读边记笔记,遇到不懂,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询。在阅读的过程中,想到的东西,要及时的写到旁边,因为灵感,想法这些东西,都是一闪而现,如果你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有可能再回看时,就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了,而且将东西记录下来,也有利于我们后期整理笔记。
2输出。最难的就是这一步了,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到,读了好多书,读的时候也是热血澎湃,好像打开任督二脉一样,恍然大悟,但是让我们自己写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写?训练营里老师是有教基本的写作框架的,就是先列出大纲,把书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起一个小标题,然后就一部分一部分的写,就像在写小作文一样,最后再将它们串起来,这样一篇大文章就形成了,这里面会运用到很多的技巧,构建书籍大纲,理顺书籍逻辑,都有一整套的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3注重积累。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平时,我们就要注意积累知识,但并不是盲目地积累,接收到什么东西,就消化什么东西,首先你要明确你是要写哪一个类型的听书稿,比如你是要写人物传记的听书稿,那么你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去接收这方面的知识,把整个互联网看作是你的图书馆,你需要什么,就在上面找,但记住不是瞎找,而是有目的地找。遇到不错的例子,写作方法,我们就可以把它们摘抄下来,记录在本子上,不断地丰富我们的素材库。
4坚持。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时你在写听书稿,肯定会无从下手,或者写好了,会被退稿,肯定会有想到要放弃,但是如果你放弃,可能这件事就真的离你而去,如果你保持水滴石穿的精神,每写下一个字,其实就是离你的梦想更近一步,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作扎根。
5平台。你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把稿件写好了,这个时候就广撒网,随便投稿吗?当然不是,想一下,如果你出去吃饭,你想要吃辣的,就会去川菜馆,你想要吃烤肉,就会去烧烤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标签明确,所以你一下子就可以对应上。同样的道理,在平时,我们有空要多研究那些投稿平台,每个平台对听书稿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标签又都很明确,比如有些偏学术化,有些偏口语化,这些在我们投稿之前,都要有一个了解,精准投稿。
通过学习写作,再将写作发展为副业,我想,我可能找到方向了,不管结果怎么样,先干起来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