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舍得让爱的人吃苦

舍得让爱的人吃苦

作者: 伙焰 | 来源:发表于2017-10-01 23:08 被阅读25次

    周一,有一位妈妈在后台提问:

    老师,我家孩子9岁,女孩,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性格很倔,什么事情她自己不想清楚的话,你很难扭转她的想法和做法,可我们家长觉得有些事情她还自己做不了主,不知道要怎么才能跟她很好的沟通,让她接受我们的建议?请指导一下方法,谢谢!

    感谢家长的信任和积极互动。

    当时时间不够,老师简单的回复了一下:

    谢谢你的信任,理解您的焦虑和担心,也能想象到您对孩子的爱,孩子有想法是很不错的,至于如何让孩子接受你们的建议,这是一个技巧和示范的过程,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会在周六周日,就您提出的问题有一个具体的分析,和具体介绍如何解决的技巧,请您稍等,欢迎后续讨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家长的这个片段描述的背后,都有些什么样的积极或消极的视角。

    妈妈描述说,孩子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性格很倔,什么事情他自己她自己不想清楚的话,你很难扭转她的想法和做法。

    9岁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对于学校的环境、学校的功课,有关学校教育体系的认识而言,已经比较熟悉。也建立了自己应对的模式和节奏,因此,在一次次重复和应对过程中,孩子需要一个确认感,确认自己在这个环境中,表现出来,有可能是倔。

    这是长大的一种表现形式,孩子的自我控制感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确认的。控制感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与自尊有很大的作用,当然在更深的层次里面,我们把它称为安全感。于是孩子需要按照他的理解,她的节奏、她的认知范围、她预知的后果去应对所有的事。这在孩子的角度看不仅没有错,还是自我管理发展的比较好的表现形式。我们会看到表现的特别主动的孩子的背后有着特别强烈的动力,这时需要家长给予积极的应对,让孩子确认自己是非常棒的。

    如何应对?

    家长可以试着把看见的过程,用可描述的语言描述出来,并把这个流程命名化,欣赏孩子做的过程,让孩子知道她的整个过程被确认,是符合她自己的想法的。

    比如说“妈妈看见,你在打开作业本的过程,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先读书再写作业,而不是按爸爸说的先做作业,再读书,这说明你是非常遵守老师的规定的,这叫做按要求完成,非常棒,说明你非常会执行。”这样的描述和欣赏重复多次,从此孩子就会理解执行这个词,并且知道自己执行的非常好,更加自信。

    可是家长觉得很焦虑:你很难扭转她的想法和做法,可我们家长觉得有些事情她还自己做不了主,不知道要怎么才能跟她很好的沟通,让她接受我们的建议?

    我们看到家长的焦虑和孩子完成事情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家长不仅仅满足于孩子能完成这件事和这个流程,家长希望更完美,隐藏着三个诉求:1.扭转孩子的想法和做法;2.觉得孩子不能自己做主3.需要更好的沟通方法,让孩子接受大人的建议?

    第一个诉求,是需要孩子向大人的标准靠拢,孩子不要那么倔,最好能听从家长的看法,可家长衡量孩子完成这件事的标准,除了完成,夹杂着巨大的年龄差,沉淀的社会经验,兼顾各个方面感受的综合性要求。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总是期望给到孩子最好的,让孩子受最少的苦,走最少的弯路,得最好的果。

    可是,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不够倔,那么你就会在后面的成长中,觉得她不够有主见。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足够听话,那么下一个阶段将会反弹,足够的对抗,那时你将会更加抱怨,

    那么家长其实是想要一个听话温顺的孩子吧?

    第二个诉求,是觉得孩子不能自己做主。

    如何判断孩子能够自己做主?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啊!我们刚好在大人的描述中看到了孩子尝试自己的做主的探索和过程,恰恰是孩子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做主的努力和尝试。

    可惜,家长要一个听话温顺的孩子,就不能看见这个——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性格很倔,什么事情她自己不想清楚的话,你很难扭转她的想法和做法的孩子——就是家长想培养的的那个能够自己做主的标准的孩子。

    是什么让家长视而不见?

    第三个诉求需要更好的沟通方法,接让孩子受大人的建议?

    家长要沟通的方法,不是为了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行为,而是为了接让孩子受大人的建议,不停的拔高孩子的视角,让孩子理解大人认为的好。

    可惜,就像没有被饥饿折磨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的饥饿是多么难受的折磨,所以孩子说出何不食肉糜?是符合她的生活经历的,但大人不能因为她说出何不食肉糜就批评她的不够完美,不会同情他人的悲惨经历是错误的。除非她被切肤的深深的饿过。

    综合在一起,这个孩子不是家长心目中那个符合标准的孩子,家长因为现实的孩子与理想的孩子之间存在的标准而倍感焦虑。

    再往下,我们会问,是孩子需要改变还是家长需要改变?有没有一种可能,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办法去改变孩子的成长,只能焦虑的旁观?

    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在孩子完成那件事后,先足够的欣赏她,描述她在做事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让她能够被确认,知道自己是被欣赏的,她会和这个确认感联系在一起。

    然后在足够认可她付出的情况下,和她讨论这件事还有没有可能做的更完美,更全面的完成这件事?

    有没有其他可以完成的方法和途径?

    哪些细节可以更加完善,让她觉得重要的人感受更舒服一些,兼顾过程和结果?

    然后鼓励她再去试一试,用语言把下一次可能再经历这样的事时,她会如何处理表达一遍,家长可以鼓励她做完后,再来和家长交流一下感受,改进后的体验,哪些过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我们是成年人,我们也无法预知所有的事物的起因、经过,然后把预知的后果的应对和处理,教会孩子。但我们能够教会孩子稳定面对一件事的态度、思维和处理模式,教会孩子如何判断,如何预知这件事的发生和后果,以及如何承担。

    是的,我们能给的就只有这些。

    舍得让爱的人吃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舍得让爱的人吃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fz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