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笔记24:武丁为什么要自觉寻找外挂脑
《尚书·商书·说命》讲的是商王武丁梦到傅说,就让官员按照梦中人的样子到全国寻找,最后在傅山洞穴间找到这个人,史官由此撰写出《说命》三篇。
抛开这段历史本身的传奇之处不谈,我们一定会注意到一个问题——商王武丁为什么要自觉寻找傅说这样的“外挂脑”?
是武丁自己的脑子不够使、不好使吗?显然不是,能被后人尊为高宗的,绝对不会是不学无术的“废柴”。什么样的正常人才会自觉寻找“外挂脑”?打过游戏的人都知道,普通的玩家是不会想到“外挂”的。只有真正的专业玩家,真正的电竞专业玩家,才会想到“外挂”的问题。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采用的是禅让制。天下共主的位子,交给天下最为贤能的那个人。禹的儿子启改变了游戏规则,在甘地组织了一场对反对派有扈氏的歼灭战,用拳头确立了“家天下”的新玩法。商王成汤以暴制暴,在鸣条终结夏桀的统治后,建立大商王朝。商王朝延续“家天下”的游戏规则,商王朝同夏王朝的不同之处在于成汤故事时时提醒商的子孙——“惟天无亲,克敬畏亲”——天命无常,有德者得之。特别是经历了伊尹放逐太甲帝之事,成汤的子孙们更加意识到“天下共主”这顶帽不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戴好的。盘庚迁都,内心里比照的是商汤以来无私为民众着想的英明商王。商王武丁继承大统后,朝思暮想的自然也是如何成为自己先祖商汤那样的英明之主。想赢的目的一旦确立,各种办法自然纷至沓来。一个人的脑子不够使,找个“外挂脑”就是了!
常言道“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身居天下共主的高位,商王武丁首先意识到的便是不能随便乱说话。在他为亡父守丧期间,闭口不言还勉强能对付。居丧三年期满,仍然靠沉默寡言做领袖便有些说不过去了。在群臣的纷纷要求下,高宗武丁无奈地同大臣们开了个玩笑。既然你们希望我说话下命令,处在我的位置上又不能轻易说话下命令,你们就去找一个我梦到的叫“说”的人来,让他替我说话下命令。
大臣们自然也都是“人精”,不就是一个贤能的人吗,这和尧帝寻找舜,舜帝寻找禹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于是,他们在傅山中的贤人“说”请了回来,商王武丁任命他为相,把他安排在身边代自己说话下命令,这个人便是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傅说。
商王绝不是只有小聪明,只会玩访求“梦中人”这样的小把戏。找回傅说后,商王对他进行了一番谈话。总的意思就是“我”是铁器,你就是磨刀石;“我”要渡河,你就是船和桨;大旱时,你就做甘霖。总而言之,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外挂脑”就是“外挂脑”,做好主脑的辅助,不要越俎代庖。
武丁讲得最漂亮的一段话是“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意思是说充分地放开你的手脚,打开你的心房,如此才能深得我心。如果药不能让人有所触动,感到头晕目眩,便不会药到病除。如果光着脚走路又不看路,脚就有可能受伤。外挂脑同主脑,应该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最后,商王武丁跑出来了自己的“底牌”——我们之间之所以要亲密无间,是因为“我”要沿着先王开辟的道路,踏着成汤的足迹,让亿万百姓安居乐业,再造一个太平盛世。就差一句话没有说出来——百年之后,“我”为“商汤”,你为“伊尹”,都落个名垂青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