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叶嘉莹先生曾说 曹丕和曹植就像晏殊和李煜

叶嘉莹先生曾说 曹丕和曹植就像晏殊和李煜

作者: 秋水伊人99 | 来源:发表于2022-05-11 10:49 被阅读0次

    叶嘉莹先生曾说 曹丕和曹植就像晏殊和李煜,一类是理智的有反省有节制的,一类是唯感的沉溺于情感。

    诗歌通常与情感情绪息息相关。

        曹丕敏感而多情,在众宾欢坐的宴会上,他突然体会到“乐极哀情来,寥亮崔甘心”《善哉行》;美好的景物却让他觉得“月盈则冲,华不再繁”《丹霞蔽日行》,美景述哀情的方式和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不谋而合。

    整个文章的基调来看,曹丕和李煜一直都在诉说哀思。

    《燕歌行》通篇都是在写秋夜思恋他乡的丈夫的一种愁苦。

    李煜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所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遭遇泛化。

    同样是抒发失意之感。曹植就不会像李煜一样,通篇写愁,最后结尾“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的手法,直露地把整个情感推到极致。他的《七哀》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意旨含蓄,笔致深婉,最后及时的抑制住了这种悲情,反而异常坚决的称“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晏殊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在他的词中很难找到牢骚和抑郁。他的词集叫《朱玉集》,与他的词珠圆玉润的风格非常契合。他的词,没有激烈的言语,只有缓和,往往在伤春怨别的情绪中,表现出锐感柔情的意境和理性的反省。

    《浣溪沙》上阙晏殊才抒发了因人生短暂而伤春的哀愁,下阙就开始节制这份情感。“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空”字却在感情中表现了一份理性的反省,“念远”有何用呢?要是李后主,他沉溺在“念远”之情里面,就不会反省到念远是空的,而晏殊则有一种理性的“空念远”的认知。并且“不如怜取眼前人”这是一份清醒认知,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

    拓展:是否要选择同一类型的人物比较?四个人怎样进行比较才显得多层次?

    曹丕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嘉莹先生曾说 曹丕和曹植就像晏殊和李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jd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