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一个貌似很大的标题,似乎给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呢,不过我只准备就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小而浅的讨论,原因嘛,准备不够充分研究不够深入,讨论结果也不够细分,起这么大的标题还是有些战战兢兢:)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的母亲有个同办公室的阿姨,人非常热心,也非常的八卦和呱噪,身边这种人一向是非常具有话题性的,所以我也从母亲那里听了她不少的琐事,阿姨很喜欢说她的女儿,我妈也自然而然的从聊她又聊到她女儿,在听了这两母女一箩筐的事儿之后,有次我妈又在说她们的时候,我突然冒出来一句:"你不觉得什么样的母亲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吗"?我妈愣了一下,有点恍然大悟的说:"你这么一说她真的很多行为举止都很她妈妈一模一样呢",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女儿其实是抱养的并非亲生,领养的尚且如此,又可况是亲生的呢,那也是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20多岁后我知道了原来专业的说法管这叫原生家庭。
先拿自己来开刀,以前小学时写作文,我妈看不放心我,每次我写完我妈妈总要检查,起码得修改三遍才算过关才能给老师看,其实吧,她检查的也就是有没有错别字,语法对不对,字句连不连贯,逻辑通不通顺,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六年直到我小学毕业,当然我妈的认真负责必须得点赞,这也是需要她付出时间耐心和坚持的,但是我觉得这给我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学的时候老师讲题,哗哗的拼命记,不带脑子的记,不会在第一遍的时候就开始吸收消化,就想等着没事的,才第一遍,下课了回家了可以慢慢看,实则效率很低,还会延伸出一个很大的问题,拖延,习惯往后推。同时,还带来了一个毛病,反复检查,做数学麻烦一点的运算,一边做一边不住的往回看,做得很慢,考试的时候特别耽误时间,学会开车后,每次锁完车走好远了又要回来全部重新拉一遍车门,离开后还会伴随无谓的担心。
我的父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父母,对孩子严厉又充满爱心,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学习上特别关心名次和分数,也有着一个中国父母的通病一包办,在家上学时要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让孩子顺着他们安排好的路走,保证不会摔跟头,所以我觉得我一直是个不太有主见的人,上大学时第一次进商场买自己想买的衣服,突然觉得能自己做决定的生活太美好,工作后,开始也是基础岗位,习惯于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拿主意去判断,非常被动,反观我的师傅,一直工作都非常的积极主动,具有创新性,敢于拍板,我跟她聊过她的家庭,家里3个孩子,父母对她也没有过多的偏爱,早早的就有了自主的意识,知道自己拿主意,知道怎样表现自己赢得爸妈的偏爱。
我的好朋友A女,也是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夫慈母爱,找的每一任男朋友皆有一个共同点,细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吃饭要把筷子从纸里抽出来,碗要用开水烫好,土豆她喜欢吃脆的要一直关注着煮好给她夹在碗里,还有诸多的细节都在印证着她公主般的待遇。开始我对她颇为鄙夷,跟男朋友在一起就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一样,后来我才知道,A的爸爸非常贪玩,对她的一直不是特别关心,在父爱这一块还是稍显空白,她不是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只是想拥抱成长经历中一直缺失的雄性的关爱,父亲给不了的,男朋友来给。
我一直很关注一个家庭中强势母亲所带来的影响。前男友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他母亲比父亲一向赚钱多,家里大到购置不动产小到买菜做饭母亲都具有话语权,他也经常笑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平时聊天时不时会冒出各种我妈说。多数情况下强势的母亲会较大可能培养出一个唯唯诺诺的孩子,软弱,怯懦,但我这个前男友的情况更为复杂,他并不软弱可欺,而是性格乖张。他的骨子里既有对父母的顺从,但还有更多的不服管教,叛逆和桀骜不驯,从表面上看是容易言语激烈,情绪激动,深层次的是对母性强权的激烈反抗。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