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贪玩的皇帝不少,崇祯不属此类,然而却终于做了亡国之君。于是,有人就开始说他的不是,至于出了本书,印象中书的主题大概是“想失败,学崇祯”。我想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说人家不行,“你行你上啊”。崇祯十分勤政,想做个中兴之君,但无奈彼时朝廷财政凋敝,他又无张居正似的经济之臣,熊孩子都知道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加之民怨沸腾,“流贼”四起,朝廷也无曾国藩似的坚忍之帅,将领经常是常战常胜,然后一战亡身,没一个能屡败屡战,当然这也不能都怨将领,一个重要原因是崇祯帝经常逼着他们盲目进攻,猛打猛冲。有人肯定说,明朝怎会无帅?袁崇焕一人可抵十万雄兵!可叹崇祯冤杀忠良,自毁长城。其实,死了一个袁崇焕,宁锦防线还在,祖大寿、吴三桂还在,八旗固然骁勇,但只要不瞎折腾肯定也没事。但自从袁崇焕“平台召对”吹完“五年复辽东”的牛逼后,崇祯帝也被煽动起来了,信心决心各种爆表,战略战术简单粗暴, 不论是抵御清军,还是剿灭“流寇”, 基本就一条,“给我狠狠得打”!崇祯皇帝军事上非常急于求成,将领打一场胜仗他就要求迅速扩大战果,打一场败仗他就把别人看死了;用人也有个特点,疑人绝对不用,用人绝对猜疑,袁崇焕一事基本消灭了他对臣下应有的信任;他衣服上打着补丁,然而皇家金库却有两千多万两,大臣们提议支出一百万补充军饷,他却并不想动自己的钱;李自成进逼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完全可以退到南京再图进取,可是在走留这个问题上他却没有“急于求成”,终于等来了满城风雨……凡此种种,映射出了一个复杂的崇祯皇帝。他走上万岁山的时候,写下了“诸臣误朕”的句子,其实,这仅仅是大臣们的问题吗?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缢,大明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