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1日,现在是晚上22点22分
今天是《21天个人品牌写作营》启动的第6天
成分列表和演员名单
嗯,群里有爱美的人儿时常抛出关于成分和功能的问题,比如前几天:

在这个护肤品广告漫天飞的时代,成分党精神抖擞登场:用心钻研各种成分特性和功能,免得被套路……
常见产品中含有:玻尿酸、神经酰胺、水杨酸、酵母精华、熊果苷、氨基酸......很经常在护肤品中主打某种成分,在明星、广告效应下往往就种草了,觉得这个产品一定是很好的。然而光讲成分不讲含量,还是耍流氓。
成分和品牌的关系如同导演和演员
”选对角色,作为导演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半。”这个观点已不适用了,在这个造星泛滥的年代,经济上的考量往往左右着选角;
流量明星主角,已然成为整出影视能否吸引顾客买单的重要关键,知名度越高、行销预算越大者,其新品上市的广告能见度、媒体追族的热门度,都比其他占优势。
把天平压向了为“钱途”而非创作来选角的一端,但当作品上映的时候,能有口碑镇守住演出品质吗?
或许很幸运这个作品情节有那么一点吸引人,搭配流量明星微尴尬表演,迷粉们为看爱豆不在乎,那这部戏也是成功的。但也有前期的高度期待,后期的演出没实力打脸,只是昙花一现,从此吐槽不已……
护肤成分实力也是如此,不论强调的是保湿、美白、防晒或抗老化,都能配合加入配方组合中,那要看是哪个能挑起好效果好口碑的担子。
化妆品,尤其护肤品每个品牌都有1个或者几个主心骨成分:
比如Pitera成就了神仙水的故事,然后引爆整个行业各种酵母成分的应用,到最后微商界也崛起一个轰轰烈烈说活酵母的品牌(但大家需要清楚的真相是:不存在活酵母之说,如果真是活的,只有一种情况,产品长菌了,那就麻烦大了,你还敢往脸上抹?)
比如VB3,也就是烟酰胺,被宝洁的玉兰油用得出神入化,而宝洁人离开后创业的HFP品牌也是极其钟情于这个。
几乎每个品牌,都有一个镇店的明星成分,这好比电影的主演。
但是好的演员,一定能带来好的电影?错,还得有导演哪!这就好比配方师:导演靠行业影响力和资源把自己觉得合适的演员们招来打造一部戏;而化妆品靠配方师靠经验和专业性把各个原料成分放在一起来制作一个产品。
那么,请谁来做主演和配角,用哪些成分来搭配到配方,这其中有一个很现实又关键的因素,你们猜是什么?“ 是的,money!”
钱,是真的用在剧组了,还是砸进了广告?
除了演员本身的巨大差异,此外演员的戏份多还是少,整部戏的区别可就大了。跑流量的小鲜肉未必能撑起一部戏,而你期待的老戏骨可能只是个客串……但是呢,新晋的小明星也许能带来惊艳。比如,长得不算漂亮的魏璎珞……
若问我某个品牌用了这个成分的产品有怎样的效果?那就难了!
为什么说难呢?因为我也不知道它摆在海报上的是真的主演还是实际客串(只加一点点,纯粹为了有个名字摆上去打广告,然而广告费比实际加料的营销效果好太多),整个剧组都是什么精神……这个,只有你们亲自去经历了,大家一起分享扒一扒说不定有更多内幕出现哦~~
任何一种护肤成分,都像是个演员一般,现阶段虽处于配角B咖,也会有咸鱼翻身之日。有些实力派护肤成分,若只是考量成分的单价而弃用,不给它发挥的舞台、让它曝光,不管功效多好还是会被大众遗忘、失去本身该有的价值。
成分的偶像派与实力派的诞生,都是透过美丽故事的包装,以曝光率、绯闻各种宣传以保持明星光环。其中是否有实力,需要观众们搽亮眼睛分辨,不能盲目崇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