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的我们经历了上辈人经历的苦,也经历了下辈人经历的甜。所谓的甜和苦都是从物质上说的,如果从精神上说的话,我认为我们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是富足的,也是自由的。
比如说,夏天,放学后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村头的大水坑里洗澡。
水坑四周都是柳树,水也清澈,多是蓄积的雨水和浇庄稼地时从河里流过来的水。坑底有地方是硬硬的沙地,也有地方是软软的淤泥。
我们找个水浅且坑岸光滑,坡度较大的地方,用手把水底的黑淤泥糊在坑沿上,作为润滑剂,然后排着队一个个从岸上滑到水里,呲溜,呲溜,呲溜……有时候也会歪倒在水里,喝上一大口水;有时候前边的人滑不动了,停在那了,后面的人一下就把他㨃(dui)到了水里,有时候会是三个人甚至四五个人一起滑到水里,溅起的水花会扑进每张大笑着的嘴里……不要以为只有男孩才玩这种游戏,我可是女孩呢。
我们也会游泳。
是自制的“游泳圈”——自己的裤子,用皮筋系住裤腰和一个裤腿,用水浸湿,拿着另一只裤腿使劲吹气,不一会,两条裤腿胀满了气,圆鼓鼓的——就算做好了,身子趴上去不会下沉。我们就是这样学会游泳的。
再比如说冬天,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的多。村头坑里的冰够厚,足够我们在上面玩各种游戏,冰面上稀稀疏疏的枯干了的藕叶和莲蓬的杆,我们甚至会捡来在冰面上点火玩。
在冰上玩得最多的是打陀螺。有时候也会拿个小板凳,翻着放到冰面上,在板凳橙上系个长绳子,一个人坐在倒放着的凳子上,一个人拉绳子跑……不用担心会掉进水里,冰厚着呢。
有时候大人拿着铁锨拾粪,看我们玩得开心,也会陪我们玩。大人拿着铁锨的柄,把铁锨搁在冰面上,让我们中的一个站在铁锨上,扶着铁锹柄转圈,像推磨一样;也能拉着往前走……
如今,那水坑已变成了楼房,跟水坑连着的小河也不见了踪影。我的故乡变成了小时候向往的城市模样。夏天,家家有了太阳能热水器,有了洗澡间。村里的孩子很少会游泳的了,想游泳要去附近的游泳池买票。
冬天,没有了厚厚的冰,家家有了冬天的暖炉,冬天不再寒冷,也少了冰面上的欢声笑语。
童年,在每个人心里都是美好的吧;故乡,在每个人心里都是温馨的吧!也终是回不去了。
回得去的只是故乡,找不回的终是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