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就没有哪个老师真正帮过我们!”这是在处理一件学生之间的事情时,我问及为什么不向老师寻求帮助,几个孩子哭泣着,近乎吼叫着对我说的话。听到这话时,我被吓到了,我哑口无言,前面一句是“从读小学开始”,是的,接近整个小学生涯,她们向老师求助,没有老师真正帮过她们。我苍白无力地回应她们:非常抱歉,老师没能帮到你们。
孩子在低龄段,喜欢“打小报告”,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喜欢找老师,但是大多的老师会不耐烦,得到的回应居多是轻描淡写——这点小事都来找老师;或者应付一下——好的,一会老师就批评他;或者直接直接把孩子轰走——去去去,老师正忙着呢。殊不知,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被看见,被重视,我们应该给予的回应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自己的事老师很重视,然后问问孩子,你需要老师怎么做呢?或者你希望老师怎么做呢?孩子多半不会提什么要求,说一句“没事了”就屁颠屁颠地走开了。
稍大一点,孩子有什么事还是愿意找老师,老师还是他们最信任的人。被欺负了,受委屈了,有困难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老师,甚至没事还是喜欢黏着老师。如果是听话、成绩好的找到老师还好,老师会非常耐心地帮忙解决,要是成绩不好,又不“听话”的,找到老师,老师极不情愿,勉强地应付式地问问,这还是好的,更有甚者,本来是想来求助的,或者就想亲近老师,却召来一顿责骂。
再大一点,再遇到困难,再发生事情,不再信任老师,甚至父母也不值得信任,因为老师、父母从来就没有信任过他们,他们只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此,难免把事情处理得越来越糟糕,再生事端。这个时候,老师出现了,依旧带着有色眼镜——为什别人不惹就惹你,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师的出现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解决事端,眼里只有事端,没有孩子。
孩子在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用心聆听呢?是否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呢?是否读懂孩子真正的需求呢?我们的眼里是否真正有孩子呢?这是我这段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
是啊,我的眼里有孩子吗?有时候难免为他们的一些不算过错的错而责骂他们,有时候难免因为他们不“听话”而发怒,有时候难免因为他们成绩不好而焦虑,我知道,这是留在骨子里的、根深蒂固控制欲在作祟。剔骨疗伤,很痛苦,很难。
做“眼里真正有孩子”的老师,所幸,孩子敢对我吼叫,说明在孩子看来,我是安全的;
做“眼里真正有孩子”的老师,有时候难免无能为力,帮不到孩子,但至少做到不伤害孩子;
做“眼里真正有孩子”的老师,成为孩子的依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