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自己静静的坐在那里,提起笔想写些什么,脑海中却只出现四个字——若有所思。朋友解释说“若有所思”是“好像在思考什么”。那么,若有所思用在这里做题目是合适的。
读过这本书之后,似乎在想些什么,有似乎还沉浸在书中,回味着每一个字、每句话,但还是想写下支言片语来记录我那断断续续的思绪。
胡雪岩,他出身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他白手起家,在毫无社会背景的情况下,靠自己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片天是如此的广阔、如此的蔚蓝。
然而,却仅仅因为一念之差,他亲手毁掉了自己的这片天,以致最后他倾家荡产,郁郁而终。他的成功是我们所向往的,他成功的经验是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的,而他的失败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良好的家教给胡雪言的人格培养和德行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勤劳、好学、有信用等等一些他拥有的令人称赞的德行都是受到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家境贫寒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节俭、具耐力、不怕挫折,他虽然出身贫寒却从不自怨自艾、抱怨人生,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自己的路。13岁时的转折,他的拾金不昧给他赢得了一次机会,他被收为徒,之后的十几年内他一刻也没有懈怠,每次考验他的成绩都令人满意,而最令人称赞令人佩服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他的勤奋、一丝不苟,他的随机应变、灵活处世,他的不斤斤计较、待人宽容、真诚,所有的这些都为他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靠实力,是他成功的秘诀。若他当时没苦练算盘、苦练书法,若他当时没一心进取成为钱庄里心算最快最准的,若他当时没有坚持原则几十年如一日的忠诚对待老板,那么今天,我们今天不会了解到这样的一个胡雪岩了。
胡雪岩的成功真可谓是一部巨著的奋斗史,他走过的路深深刻着一个个踏实的脚印,那么坚定,终于他得到了回报,非亲非故的钱庄老板将自己毕生心血交给了他.都说人要有所收获就要付出更多,胡雪岩得到了如此大的收获,那他付出的呢?他付出的或许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一切偶然皆必然”,是的,胡雪岩的巨额遗产看似偶然,但再看他的付出、他来时走的路,这一切又似乎是已注定的了,是必然的了。
偶然中蕴涵必然,胡雪岩成功了,27岁当了钱庄老板,生意越做越大,55岁成了清朝首富商人,他的事业可谓如日中天,然而,为何他最终却倾家当产了呢?
胡雪岩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却又亲手毁了自己的事业。他在替清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报了利息,而这件事又被千方百计找他把柄的李鸿章等人发现,胡雪岩迁怒了慈禧,他的事业也因此而毁。
他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许多人都不禁会问这个问题。或许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吧!
他虽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事业会做的如此大,他虽身处首富的位置,却没有及时将自己调整到“首富的心态”,荣誉的冲击、钱财的巨增、后院的纷争、政界的干扰等等这些都在影响着他,在无形中将他引入令一种状态,使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踏踏实实的走每一步。
他被某些东西同化了,渐行渐远,忘了自己的“本”,忘了最初的自己,也没有找对成长的路,给对手留下了把柄,留下了扳倒他的机会,继而,他成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给了我很多启示的不仅是胡雪岩的成功,还有他的失败,我们的心态配得上自己想要的成功吗?‘上层建设’与‘基础建设’的不协调或许注定了成功之路走不了太远。
观其一生,年少时的奋斗,成就了事业,一步步走向高峰,但心态上的偏离,毁了自己的事业,倾家荡产,郁郁而终。他的奋斗精神,他的意志力、忍耐力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德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他的失败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并从中汲取经验的。
沿着胡雪岩一路留下的脚印,我走走停停,偶尔沉浸在字句间体味,时而停留在自己的思想中体味,一路走过,若有所思,若有所思,一路走过,那思绪掠过的痕迹深刻在脑海中,烙印在心中,在前进的路上做我的方向标,伴我一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