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尝试过微营销,他们建立社群,每天手握手机加好友、发广告、刷屏,但是效果还是不容乐观。为什么自己的微信生意老是不见起色呢?下面就如何玩转微信社群和微信营销的问题,分享一点心得体会。
一、没有信任莫谈推销
很多微商菜鸟或者说是刚刚开始做微信营销的人,只要发现有人加入自己的微信社群,通常是简单的寒暄和问候之后,便直奔主题。这就好像一个刚刚学习垂钓的人一样,眼睛只要看到水面上的浮子稍微动一下,就马上把鱼竿拿起来,原以为这回能钓上一条大鱼,哪知道在拿起竿子的那一刹那,鱼儿早已被惊吓得游走了。
推销是讲究时机的,时机不成熟,千万不要“惊动”刚开始加入你微信圈的人。否则,就像刚学垂钓的人一样,不仅没有能够推广你的产品,别人发现你在推销和宣传产品,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感,当你第二次再推销时,有可能他会申请退群。
正确的方法是先与别人分享个人的生活点滴,让潜在客户了解你,产生信任,久而久之,水到渠成。当别人对你没有戒备心理的时候,就是你推销的最好时机。
二、委婉地宣传含蓄地推广
当你与你的微信朋友建立诚信之后,这时朋友同样也会对你有所诚意。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微信朋友不再像一开始一样,凡事都对你抱着一颗警戒的心。即使是这样,你还是要和有经验的微商一样,要委婉含蓄地描述或介绍你的产品,当朋友感兴趣时,这时你就成功了一半。
同时,你趁着朋友“高兴”的劲儿,再送朋友小包装产品或部分产品进行体验。相反,当你委婉含蓄地描述或介绍你的产品朋友表示不感兴趣时,你就不能进行强势推广或催逼朋友试用,否则,你们以前建立的信任关系就会被无情打折。
记住:推广和宣传产品时,要灵活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学会在适当时候宣传,在朋友心情愉悦时伺机推广,在对方心存戒备时莫谈“生意”。
三、微信营销求“三共”
这里所谓的“三共”,是指找到共性的话题、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需求。
笔者曾经亲自目睹了一件真实的事:
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突然又走过来一个小朋友,问道:“你们喜欢看马戏团的耍猴吗?”两个小朋友异口同声地问道:“在哪里?”“就在附近的公园里。”这个小朋友话音未落,三个人手拉手高兴地去了。
这个简单的故事说明:你要让别人去做任何事,首先,你要让对方对你的事感兴趣,而且还要找到同龄人共同的爱好、共同的需求。
在你和微信朋友聊天时,第一要务就是“开发和挖掘”朋友的爱好,第二是找到共同的话题,第三是找到共同的需求。一些刚刚从事微商的菜鸟,往往不注意这两个方面,一看到有朋友添加进来,不管人家有没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需求,只顾直白地推广自己的产品,结果进来一个,谈崩一个;进来两个,谈跑一对。
四、群聊的话题要引起关注和参与
一位做白酒微信营销的人,建立了一个群。他在群里发了这么一句话:“孩子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劝其不听该怎么办?”
结果,群里的朋友马上反馈:“孩子的事,做家长的有的能做主,有的就由他们自己做主吧”
“可以先了解孩子为啥回避婚姻问题,是想先立业,还是先结婚”
“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的成家立业的观念来误导孩子”
“现在生活压力很大,结婚就要买房,需要多大开支啊”等等
显然,群主是有意传递一个很多家庭所困惑的一个问题:孩子欲立业,拒绝谈婚论嫁。
有着这样一个共同话题,引起许多微信朋友的参与及关注。当有人问他:“你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他就顺理成章地把自己代理的某品牌白酒的事说了出来,同时,顺便拜托大家如果有白酒需求,他会比市场同类产品优惠的价格,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卖给大家。在发宣传帖的同时配上产品的精美图片,并把产品的卖点功能体现出来分享给大家。最后,祝愿各位朋友家里未婚的人都能立业有成,回报家人。
后来,微信圈里有一朋友家里有了白酒的需求,主动要求他提供白酒。事情过后,在微信互动里,他又和朋友就白酒的质量、送货及时性问题、亲戚朋友的饮用口感、口碑评价等作一番沟通,朋友对他的白酒的质量、配送货时间、朋友的口碑又作了一番点赞。
群里的朋友看到他们互动的内容有所心动,有的还与那位使用白酒产品的客户单聊,经过客户的口碑传送,最后,这位白酒微商的白酒,每年都有一个稳定的销售量。
五、分享的是文化,推广的是体验
笔者曾经问过一个做保险业务的资深经理,是什么原因让他在一家保险公司干了20多年。他的答案是: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坚持做多久,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对保险公司企业团队文化的分享和体验,觉得公司的整体文化氛围不错,结果就坚持下来了。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微商来说,你也要打造自己独特的群文化,当陌生客户一旦加入你的群后,就像那位保险资深经理一样,要让对方深刻感受到你的群文化。
群文化要有哪些体现呢?当然也要有个人的品牌诚信、有自己的圈文化特点、群主关爱、体验分享、不发硬广告、有良好的口碑,微信营销技巧、有差异化的吸粉模式等缺一不可。
比如,你是一个做白酒的微商,就不能赤裸裸地发白酒的硬广告;可以向微信朋友分享关于白酒如何养生、保健知识、白酒酿造技术介绍、白酒的小贴士、饮酒温馨提示等等,再顺带提一下自己的白酒产品。这样做才能让人觉得分享的是价值,客户不仅为你的酒文化买单,还为你的产品买单,做到推广的是酒文化,购买的是产品体验。
六、打造微信“样板客户”
一开始做微商或建立微信社群以后,马上就想让客户跟你买单,这是许多微商都喜欢追逐的结果和目的。但是光有这种想法还不够,接下来你要想方设法来营销推广你的产品才是行动的开始。怎么来营销自己的产品呢?我们应该找一个“样板客户”,或者说开发一个“样板客户”,在传统营销模式上叫作“样板市场”。
具体的做法是:把你的产品免费送给一个客户使用,前提是这个客户在这个群里和你关系是最“铁”的,不管你的产品有多贵,千万不能收一分钱。仅仅要求这个“样板客户”把他使用该产品的体验心得在群里发布出来,而且必须是客户自己发布。俗话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可以说,我们打造“样板客户”的目的就是“在乎产品推广也”。因为样板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接下来样板同样带来的商机也是无限的。比如,你若是一位白酒微商,这时你就要重点打造这个“样板客户”,激励客户在群?
七、怎么深挖社群里的客户?
1.有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活,比如笔者提到的一些客服类问题,可以交给实习生做,以及邀请产品忠诚度高,产品使用程度深的用户(志愿者)参与群的管理。其实在合适的氛围下,有很多深度用户是愿意做志愿者管理群的。而且省去了很多时间(比如有不符合规定的广告需要警告+剔除)
2.挖掘种子用户,培养种子用户。其实种子用户的概念因人而异。但是一般而言,作为种子用户有几个特征,产品爱好者(正向反馈);推广、分享欲望强;产品参与感、反馈欲望强。按重要程度排列关于种子用户的培养又是一大块问题,有线上线下专门获取的方法。以后有空细谈。
3.对于能反馈比较好建议的用户抽时间进行单独的沟通,一是让他有被重视的感觉,而且可以跟他反馈一些内容,我们已经将您的建议反馈给产品部,你的建议的确很有前瞻性,希望能多提。
4.对于部分忠实用户,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线下的聚会(这个规模可大可小)或者发放一些有公司标志的礼物。打动用户还有一些很用心的方法,比如聊天时聊到用户的生日,至于礼品最重要的是心意。其实这种用心的事情能打动很多人,而关键用户其实还是值得这么去花心思的。线上的话,在特定日期的抽奖比固定额度的奖励更让用户有参与感。
5.群里是不是要有自己人?这个当然得有一大批自己人,紧急情况的话舆论导向很重要。要有站在公司角度上说话的人。(不用怀疑这样会被大家想多。)对于产品,有的人有质疑的,也有人就是习惯表现出忠于产品的态度,正面面对问题,帮助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行为无形中会带动一批人。此外,对于产品有明显反对声音的,直接踢出去,不用犹豫。
6.对于群的管理,如果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做用户群的分级。下策是强制性分配,上策是起好群名称,潜意识引导不同用户进不同群。比如“xx产品小白群”“xx产品发烧友”“xx产品反馈群”
7.对于笔者说的产品文档。不要期待用户去一个字一个字读。(你入行互联网之前,会读每个产品的产品文档么?)但是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可以在群公告里说明大部分问题可以使用搜索功能在文档里很快搜到解决方案,提示关键词。此外,可以做成图的形式,方便用户一下get到解决方法。总之,让用户能少动一次脑子,这个产品就又优秀很多。文档也是产品的一部分。
8.说到上一个问题。多插一嘴。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多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这样你才容易成功。像老师有时候会质疑学生,为什么同样坐在一个教室,有的人就能考满分,你就不行?但是这个问题是作为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不是老师思考的问题。
9.毕竟有的学生不听课也能考满分,不能用这种例子证明老师教的好。但是学生就应该反思自己跟别人的差距在哪儿。至于老师,应该反思,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同样的学生,班级平均分就比我高,而自己为什么就做不到,差距在哪儿。道理都一样,做产品的,你想的是为什么你的产品用户还要学,其他产品用户直接就能上手。而不是质疑用户。(扯得有点远)
10.献出终极大招,运营其实最容易偷师。你作为用户潜伏到其他的qq群和微信群里,看别的群主怎么维护群?比如其他群的群公告怎么写?完全控制广告效果不好,有的群会要求发广告必须发5元以上的红包。种种细节,平时的时候多学习多积累。有的群会要求每天必须发至少一张自拍照,保证群的活跃度。这里面细节就多了…
其实这块比较有意思,涉及到很多群体心理学的实践。运营要多实践,多思考。缺一不可。
社群邦(shequnbang):专注致力于社群媒体资讯和社群工具服务平台,践行社群基础方法论,标准化,流程化,让每一个社群邦学员都能建立属于自己的铁杆付费社群,玩转社群经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