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还是反击

作者: 荣庭de日拱一卒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21:23 被阅读21次
图片来自摄图网

摘译 | 龚荣庭

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对家庭和子女的责任心也很强,甚至为了孩子会作出一些牺牲,努力保持与孩子们的亲密关系。但在一次与儿子的争吵中,儿子指责他沉溺于事业和娱乐。这位父亲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妻子却说,儿子的指责基本属实。

面对批评或质疑时,绝大多数人的下意识反应是解释,是反击。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面子,保护形象。承认真相是痛苦的,尤其当真相与自己习以为常的观点相左时

保住面子和形象,经常用以解释我们在回应质疑时的错误。《超越感觉》的第12章,Errors of Reactioin,专门讲述了面对质疑时的5种特别错误:自动拒绝,转换话题,转移举证责任,偷换概念,抨击批评者。

自动拒绝 Automatic Rejection

当我们思考或表达时,通常不会去考虑可能面临的质疑。所以一旦遭遇质疑,往往会肾上腺素飙升,作出各种过激反应。

作为批判性思考者,基本的态度是要在合理的基础上接受或拒绝任何观点,包括那些挑战你的观点。所以,不加思考就直接拒绝,就是犯了“自动拒绝”的错误。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大学时吸食大麻的朋友,一个是大学同事。吸食大麻的朋友,尽管在吸食后已经出现一些负面症状,如慵懒、易怒、健忘,而且他当时也看到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料,但他仍然拒绝接受那些研究成果。

而那个大学同事,在阅读一本有关教学有效性的书时,其中一个章节批判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对教学无效,甚至还有害。而这正是这位同事一直使用、且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学方式。虽然阅读时并没有别人,但他的第一反应还是拒绝接受。

自动拒绝几乎就是一种自然倾向,很多人都深陷其中而不自知。那如何避免呢?作者也给出了建议,就是把自己的意见与自我分开,把意见视为可以转移的资产,而非自己的延伸。

转换话题 Changing the subject

转换话题,就是把讨论的问题突然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很多情况下,这是社交中应对尴尬的必要技巧。但在初始话题合适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欺骗性地转移话题,那就有问题了。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人问总统候选人,他对堕胎什么态度?候选人回答:

The issue of abortion has divided our nation more than any other issue of the 20th century. What disturbs me most is that the tone of disscussion has become so harsh and the distrust of other people's integrity so intense that meaningful debate is all but impossible. We must have that debate, the issue cries out for it, and if I am elected, I pledge to do my part to create the condition that will make it possible.

对政客而言,这是一个完美的答案。既没有正面回答这个容易引起争议、丢掉选票的问题,又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但是需要注意,他事实上转换了话题。

尽管转换话题有时是必要的,但无益于问题的讨论。直面问题,表明观点,才是增进理解和知识的必经之路。当然,如果问题太复杂,或者自己还没搞明白,那也表白态度。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转移举证责任 Shifting the burden of proof

转移举证责任,就是自己提出的观点,要求别人来证明。比如,

Bill认为导致健康开支扩张的最大原因是高昂的医疗检查。Barbara要求Bill拿出证据。但Bill回应:“你能拿出证据来反驳这个观点吗?如果不能,那就接受这个观点。”

正确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主张离常识越远,举证的责任越大。这是一般性的规则。当然在司法实践中,也有大量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况。比如,在侵权诉讼中,被侵权者提出主张,需要由侵权者举证相关性。

偷换概念 Straw man

双方争论时,一方可能会把某个概念值入对方的观点,然后加以指责或批判,这就是偷换概念。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你和朋友正在讨论杀伤性武器是否应该禁止的问题,

You: I oppose any restriction on the sale of guns. It should make no difference whether we're talking about a pistol, a rifle, a shotgun, or an assault weapon. A gun is a gun. And a constructional right is a constitutional right.

Your friend: You say it "should make no diffference" what kind of gun is invovled. I say it should make a difference because the guns you mentioned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Assault weapons are unlike other kind of guns--they are not designed for hunting, or even for self-defense, but only for killing people, often indiscriminately. That's why they should be banned.

You: So you believe you should decide what weapons are acceptable and what weapons aren't. It's exactly this kind of arrogance by self-appointed social reformers that everyone who values the Constitutions should fear.

这个讨论中,You就偷换了概念,把是否应该禁售杀伤性武器,转移为是否能够区分杀伤性武器与普通武器。

抨击批评者 Attacking the critic

抨击批评者,就是通过诋毁批评者来否认其观点或论证。这在政治竞争中极其常见。

这可能还是古希腊民主败坏的重要因素。就像《斯巴达300勇士》里展示的,当王后在议会上慷慨陈词后,议会的操纵者Theron并不正面回应,而是污蔑王后勾引他,是个“荡妇”。

在民主的早期阶段,政治论辩中的对错很容易与论辩者的德行联系在一起。而传统中国政治中,又何尝不是?

最关键的是,意见与人虽然相关,但不能混为一谈。哪怕是动机不纯的人,甚至彻头彻尾的骗子,也可能说出真相。

总之,在追寻真相的路上,任何观点或论证都需要质疑,哪怕是我们坚信不移的“事实”。所以,面对质疑,认真回应是必要的,反击则需尽量克制。

相关文章

  • 回应还是反击

    摘译 | 龚荣庭 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对家庭和子女的责任心也很强,甚至为了孩子会作出一些牺牲,努力保持与孩子们的亲...

  • 还没想不明白的事情

    中美贸易战,中方回应反击的第一单竟然是大豆,几个月过去了,我还是没想明白。 当时说是打川普的票仓,说是...

  • 安静的意义

    突然间被攻击,心理感到非常的不适,任凭本能回应,就想着要去反击,夺回一些自己的好的感受。 然而,用错误的方式,回应...

  • 三种回应批评的无效方式

    要想有效地回应批评,先要知道什么是无效的回应方式。它包括以下三种: ①咄咄逼人型。这是指对批评进行反击。比如,有人...

  • 情绪,你从哪儿来?

    是因为流泪导致悲伤,还是因为悲伤所以流泪?是因为生气而反击,还是因为反击而生气? 一直以来,情绪是源于头脑,还是源...

  • 跆拳道实战技术组合(十二)

    ①:进攻+反击+反击:后腿双飞进攻接后踢腿反击接侧步横踢反击。 ②:进攻+反击+反击:前腿下劈进攻接侧步横踢反击接...

  • 性格温和善良是错吗?

    性格太温和了,所以总是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搭讪;被别人穿小鞋、挖坑,不会反击;被领导同事挤兑、挖苦,只能笑笑回应。 ...

  • 剩女,反击还是反思?

    01 经常看到关于剩女的话题,大龄单身女性从不愿意承认“剩女”的这个带着讽刺和挖苦的概念,支持她们言论的理由也很多...

  • 绝地反击还是继续沉沦?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谁说的我也没记住。品一品,好像是万金油道理,既可以用于...

  • 每日记录(成功):维铭父母正面管教1801第64号richard

    今日没有出现问题,记录听课笔记 报复——共情,不能反击或者惩罚孩子,鼓励性回应, 有啊,如果我关了电视,坚持不同意...

网友评论

  • 王心墨:看不懂: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但最近我确实在追寻真相的路上…发现有时候真的时间证明吧,别无他法。
    王心墨:@至践荣庭 师兄 是我的原因啦(害羞)
    荣庭de日拱一卒:@王心墨
    哈哈,这篇文章写得不好

本文标题:回应还是反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rt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