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鬼斧神工赏盆景盆景制作与鉴赏鱼眼观花
鬼斧神工赏盆景之:盆景中的儒家思想

鬼斧神工赏盆景之:盆景中的儒家思想

作者: 易花得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23:38 被阅读8次

    花木君

    盆景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是糅合多种文化艺术门类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仅人文思想来说,受到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启发,而其中,儒家思想对盆景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

    儒家思想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由孔子创立,经由孟子、荀子等发展及集大成者,以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廉等为核心价值,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天人合一,内圣外王,注重君子品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和谐秩序,明确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崇尚乐观进取的入世观念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历经磨练和积淀,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占据着主导地位和主流意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细致入微,是全世界华人传统价值观的精髓和为人处世行为法则的圭臬,渗透到华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就盆景艺术来说,从其诞生到其发展以至于发扬光大,儒家思想无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盆景起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逐渐发展成为对自然的技艺加工而成为艺术,随之演化成人和自然相融合表达情怀的意境美的一种文化形式,一路走来,儒家思想如影随形,贯穿了盆景艺术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对盆景艺术的影响,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①儒家的仁爱精神和天人合一的观念;②儒家的浩然之气和独立人格的精神;③儒家的中和之道的审美观念;④儒家的尽善尽美的审美追求。

    第一,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观念

    “仁爱思想”内容广泛,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儒家社会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仁爱包括“亲亲”、“仁民”、“爱物”等,由内而外主张泛爱,提倡天人合一,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格物致知了解事物规律,遵循规律就是遵守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儒家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培养仁爱精神,“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盆景之乐在于发现规律,从中悟道,进而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最后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第二,儒家的浩然之气和独立人格的精神

    儒家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有“天下”情怀,把社会责任看得比性命重要。主张入世,崇尚进取,同时更注重独立人格的文人气质和道德的修养。

    儒家注重“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忘势》),注重独立人格和舍身取义的献身精神。同时儒家富有极强的使命感,倡导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之下忧而忧,后天之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拯救天下为己任的基础则是从格物致知和修身齐家做起,修身养性坚守的观念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注重修为,修身养性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读书破万卷,也可行万里路,还可以挥毫泼墨,吟诗作赋,而栽培盆景,也是其中之一。文人墨客,由于以天下为己任,以入世实现理想,难免受到各种束缚,很难寄托山野田园,因此盆景花木成了感情寄托和修身之所,一拳石代山,一勺水代海,一株花谓树,一丛草成林,虽是闲情逸致,内中却极富想象,寄托了儒家的精神皈依和情怀寄托。

    第三,儒家的“中和之道”的审美观念

    儒家的“中和之道”就是儒家的雅,“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礼记·中庸》),“中和”是儒家思想审美的最高标准,不仅要以礼仪为基本的前提条件,还要确保人和自然的协调统一,从而形成辩证统一的艺术之美,“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中”“中庸”。“中庸”是儒家美学的核心,中庸字面意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即不偏不倚叫做中,一成不变叫做庸。孔子提出“中庸”,认为万物都有一个度,不能超出适度,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过犹不及”为准则,从而达到情与理、善与美的和谐统一。

    “和”指和谐与合乎天下之道。儒家的终极理想是社会“大同”,讲究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之间的“和”:“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讲究“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不过分贪求,把仁爱的精神和情感贯注于万物。

    对于盆景艺术来说,中和指和谐自然并富有美感,不要过分矫饰,不要过分追求出奇,做到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富有审美情趣,这个范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些附庸风雅、剥皮削骨的过分雕凿修饰,出奇耍怪的超乎自然规律的造型,只能喧嚣一时,而不是真正的美学享受。

    第四,儒家的尽善尽美的审美追求

    儒家美学讲究“尽善尽美”,不但提倡形式美,而且注重内容和精神美,在《论语·八佾》孔子对音乐的评价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指出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才叫美。

    儒家的尽善尽美的观念对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文化艺术影响显著,继而对盆景艺术的审美观念形成和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尤其是对盆景艺术的内涵和意境影响更为强烈,更是成为优秀作品的必备首选条件。

    意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美学范畴,注重内容和形式以及主客体的交融,讲究完美统一,着重以虚涵实、实中见虚,有着无限和深远的特征,蕴含创作者的心灵寄托和人文情怀,是生命力的自然延伸和精神的升华追求。

    盆景的首要功能自然是闲情逸致,源自自然,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展现自然,经过园艺加工,高于自然,进而嵌入艺术创作者的情感色彩,体现作者的人文情怀和追求抱负,从而超越自然。最终盆景形成以自然为根,人文为灵魂,达到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的艺术文化形式,成为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其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

    天人合一,爱物修身,中和之道,尽善尽美,以上四个方面,只是儒家思想对盆景艺术文化影响的简单概括和部分认知,笔者以管窥豹,井蛙观天,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正如颜渊赞孔夫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司马迁所谓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无止境,盆景艺术也是永无止境,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提高修为,精进技艺,才能更好的传播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的发扬光大我们伟大的民族艺术。

    最后想多说两句,当前在花卉盆景艺术界出现一些不好的论调,那就是有些所谓的名人,自身的文化素养不够,对传统的技艺缺乏正确的认知,受到一些功利思想的影响严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或者崇尚出奇,哗众取宠,追求虚无缥缈的所谓“印象”、“抽象”之类的文化噱头,貌似超脱,实则庸俗,标榜超前,实则无知,完全脱离了传统艺术文化的根源和精髓,更脱离了盆景艺术的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不能说是叛逆,也不能是出奇,只能说老眼昏花,井底之蛙。

    中国盆景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是创作者精湛技艺的展示和人文精神的皈依,是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寄托和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有着极强的人文底蕴和审美特质,没有文化内涵和精神意境的盆景作品,只能是批量生产的盆栽;脱离了自然规律的“创作”,只是转瞬即逝的枯树朽木。

    真正的中国盆景,是领悟与学习的过程,是值得品鉴欣赏和仔细体味的作品,是让人流连忘返、浑然忘我的作品,是自然与人和谐统一和精神交融的艺术,是让人得到形态美和精神愉悦的双重感受的艺术,是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具有自然生命的独特的优秀艺术,希望广大盆景爱好者珍惜,兼容并蓄,吸取精髓,继承和发扬之,维护和光大之。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9-1-15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务号)

    宜花得木yihua-demu)(阅读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鬼斧神工赏盆景之:盆景中的儒家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tp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