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印象最深的就是解决问题。这次问题不在于我和孩子,而是孩子跟孩子。
事情是这样。中午吃饭的时候,弟弟先上餐桌,拿走了哥哥平常用的叉子。平常为了弟弟的安全起见,一般都是给他用勺子。过了一会,哥哥上来了,哥哥也要用叉子。矛盾就这样发生了。哥哥要用叉子,弟弟也要用。怎么办?要是在平常,我肯定会哄着弟弟用勺子,把叉子还给哥哥。但是这次,我的心情很平静,好似一个看戏的旁观者一样。
我说:“怎么办呢,弟弟也要用叉子,哥哥我要用。”
哥哥望着我说,“妈妈,我要用叉子。”
我说,那你跟弟弟说吧,这是你们俩的事。
哥哥开始想出了第一个办法:“校校,你要用叉子的话,要跟我学习,你看我怎么用好不好?”
弟弟也不看哥哥,继续吃他的,说,不好。
于是,哥哥又重复刚才的那句话,兄弟俩重复刚才的剧情4遍。
哥哥没要来勺子。
“哥哥,弟弟说不行,这个办法没有效果。”我说。
“那我再想一个。校校,我先用一会,等会再给你用,好不好?”
没想到这次弟弟竟然爽快地就答应了,看着哥哥,把勺子给他了。哥哥也高兴了。
事情得到了解决,没有很难,我很满意。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那么快得给出问题答案,能让孩子们学会自立。这次记录的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当然我自己也知道,还有很多时候不成功。同时再次意识到,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大人的情绪有多么重要。只有当自己心平气和了的时候,才更更好地运用学习过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