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萱小蕾、芝麻狐
图:网络
▼
一、一个大家庭的悲剧
家珍,是余华小说《活着》中福贵的妻子。
她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千金大小姐,长得漂亮、性格也温顺。
一次,福贵看放学的她,立刻被吸引,回家就逼着父母去求婚。
当时,家珍与福贵的结合可谓门当户对,福贵家也是有一百多亩地的富户。
可他这个少爷却顶不成器,五毒俱全,出去玩一走就是半个多月。
家珍为劝丈夫不要去找别的女人,给他做了四样素菜,每样菜吃到下面都是一块同样的肥肉,意思是说女人不管看起来多么不同,说到底还是一样的。
福贵哪里听得这些,还是跑去玩。
在他最后一次被人算计、输光家业的那个晚上,已有七个月身孕的家珍跪着求他不要再玩、跟她回家。福贵却嫌她带走了自己的好运气,当着众人的面对她拳打脚踢。受尽屈辱的家珍,一个人大着肚子、哭着走了十多里路才回到家。
输光家产的福贵,气死了老爹,只好带着老娘、女儿凤霞和怀着二胎的家珍,住进破败的茅草房,靠当佃户种地养活一家人。
不久,家珍的父亲带着一帮人,敲锣打鼓地接女儿回家,让她过好日子。
家珍却在生下儿子半年后,抱着孩子又回到福贵身边。她脱下水红的旗袍,穿上布衣粗服跟着福贵下地。
潦倒的福贵这时才觉出了家珍的好,他常让她去地边树荫下歇着,那些粗活他来做。母亲生病,福贵去城里请医生,却遇到抓壮丁,被迫跟着南下,经过九死一生才返回家乡。
母亲已去世,凤霞也在一次生病中成了聋哑人,家珍拉扯着一双儿女,苦盼着福贵回家。
不管怎样,一家四口人再次团聚,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平安的日子,家珍却得了软骨病。一天比一天严重,直到瘫痪在床上起不来。
祸不单行,儿子有庆在给县长夫人献血时,被抽干血而身亡。
福贵偷偷埋了有庆,夜夜跑到儿子坟头啼哭。
他的行为没瞒过家珍,她让福贵背着自己去看儿子。家珍哭着扑倒在坟包上,就像抱着自己的儿子一样……
二、如果离开那个男人,生活会不一样
以为家珍熬不过丧子之痛,没想到她神奇地坐了起来。
把自己收拾得干净体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着福贵说话,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到了出嫁的年纪,凤霞找了个有残疾的偏头爱人二喜。
但这个苦难的家庭算是又迎来高光时刻,女儿、女婿恩爱有加,老两口也被照顾得吃喝不愁。
好景不长,凤霞生孩子时难产,最终死于大出血。
三个月后,家珍也跟着去了。家珍在临死前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
家珍走得心平气静,福贵却陷入深深地痛苦中,追忆往日似水年华,他想:“家珍是个好女人,我这辈子能娶上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
可是回头细捋家珍这一生,却完全就是苦难的一生。
本以为可以过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却摊上个不成器的丈夫,将她从好日子拉到低谷。
本可以不管他,自己回娘家去继续做“公主”,却又因为太重感情、甘愿跟他去吃苦。
可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不说,坏事还一桩接着一桩发生。
家境富裕时,丈夫背叛她,吃喝玩乐整夜不归,还对她非打即骂。
家境败落,男人一走杳无音讯。
好不容易盼回丈夫,一家人没吃没喝,她又得了病,最难时,一步一挪回娘家讨要米给家人吃。后来又眼睁睁看着一双儿女先她而去,自己却无能为力。
她曾为刚生下来的小外甥取名叫“苦根”,想必也是因为活着实在太苦。
如果家珍没有嫁给不靠谱的纨绔子弟福贵,也许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福贵家败落,若是被接回娘家就好好待着,也能过上几年养尊处优的好生活。
但她还是选择了不离不弃,去跟自己的男人做个贫苦的小妇人。
三、她虽人品珍贵,却未必正确
家珍是《活着》故事中的一抹光,一抹给人鼓舞的光。
她从未被困难打倒,从未放弃过爱人和儿女,从未放弃过好好生活,也从未蹉跎过岁月。
有的女人,命运发给她蜜糖般的生活,她不会喜形于色;倘若命运给了她黄连一样苦的日子,她也能咂摸出清凉下火的滋味来。
虽然不鼓励每个女人都“以德报怨”、都去陪曾经伤害背叛自己的男人过苦日子,但是家珍身上的一些品质还是值得学习的。
比如善良、勇敢、坚韧,包容宽容,能同甘也能共苦,能伸也能屈。
她如同芦苇,看似柔软无骨,却能在风浪里顽强地活着。她不会在感情中遭遇不顺心,就想着放弃或急着止损,也不会动不动就抱怨命运不公。
原本出身不错,没嫁人之前应该也没吃什么苦,但后来那些苦日子,她却能咬紧牙关面对。
像一朵角落里的小花,给一点阳光就能绽放出美丽。这样的女人,甜也罢苦也好,跟谁都能过出好日子来。当然,她是对是错,那可能要另当别论。
如果她就在娘家生下儿子,再把女儿接过去一起生活,结局可能就会很不同。
一双儿女的命运大概也不会那么悲惨,至于丈夫,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也许更容易照顾好自己。
所以换个角度说,家珍虽然美德很多,但未必算是智慧。
是属于那种太重感情不够理性的人,若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她的选择是错误的,是可悲的,也是值得人深思和警醒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