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精读主题营报名截止前的一个小时,我还在工作群里接收近期巡查任务的各种狂轰滥炸:
“反思”的力量 “反思”的力量
报名的事被我一再推后,“没时间参加”几乎已成定局。突然,一条置顶微信消息跃入视线:
“反思”的力量
从应用的角度看,当时我的思考顺序是这样的:
假设——根本没时间嘛,就算报名了也没办法保证按时完成作业。
行动——算了还是下次有时间再报名吧。
结果——完美错过一次成长机会
我慌忙扒了几口饭压压惊,调整了一下思路:
观察结果——顺利完成打卡作业,10天又发现自己的另一种可能。
调整假设——真的没时间?试试进一步提高时间管理效率。
校正假设——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嘛,完不成,最多损失200元,完成了,就是2000元都买不来的成长体验。
按照书上说,这是一个标准的反思顺序。
而典型的反思日记包括以下四大问题:
1.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3.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理表现怎样?
4.怎样解决,有什么启示?
简单来说就是what、why、how再加上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过程。开始时可以尝试每天花10分钟记录流水账,然后每周2-3小时写反思周记,找出这一周最应该改进的两到三个地方、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差异说明、最有启发的两到三件事情等等。
每天写反思日记,是训练反思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这是整本书最为重要的一个实操性建议,也是我此行“精读主题营”的目标。
最后,我想和你们分享一段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话:
“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地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
它让我更加明白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更真切的认识到什么是反思。
今天,是精读主题营”的最后一天,“我要感谢胖灯麻麻每一次的鼓励和陪伴,感谢南山给我榜样的力量,也感谢自己的每一次不轻言放弃,方能体会这每一步寸进的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