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占尽优势的李建成为什么在玄武门惨败,真是性格决定命运

占尽优势的李建成为什么在玄武门惨败,真是性格决定命运

作者: 東疯破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20:15 被阅读0次

    面临重大问题,甚至生死抉择时,果断往往是一种最重要的素质,成为获胜的关键。风云诡秘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这一年,大的战争基本结束,来自北方的突厥的侵扰也被击败。新建立的大唐政权正逐步进人正轨。随着征伐生涯的完结,李建成、李世民你死我活的兄弟相残也到了千钧一发的阶段。虽然贞观时代的史臣们对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作了种种掩盖和修饰,但是人们依然能从各种资料中得到一些蛛丝马迹。在这场以惊心动魄为基本特征的官廷阴谋当中,双方势均力敌,“果断”、“决绝”、 “先下手为强”的一方,最终才能取得胜利。应该说,李世民并不具备继承帝位的客观条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建成继承帝位都合理而且合法。一方面,他是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所生长子,从伦理和传统上来说,拥有皇位合法继承权。另一方面,李建成也并非后来贞观史家所记录的庸碌和无能之辈,而是才华过人,具有相当气魄,能力出众的人物。史料显示,李建成为人豁达,礼贤下士,身边人才济济,聚扰了文臣魏微、猛将薛万彻兄弟等大批人才。而且由于机巧、从容的个性,他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甚至赢得了李渊身边宠妃张婕妤、尹德妃的好感。身为当时太子,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的南征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弟弟李元吉坚定地站在他的一边,他的实力庞大,储君的地位也非常稳固。

    而作为和李建成争夺储君的对手,李世民聪明英武,具有很强的领导和统御才能,由于战功,以及在战役中不断疯长的野心,也使他成为王位的有力竞争者。为了表示对他的激励和宠爱,以至于设立王储之前,高祖李渊不得不经常含糊其辞地表示:“大事成功之后,则立你为太子。”出于对伦理秩序的尊重和敬畏,李世民不得不拒绝父亲的主张,不过他的野心也逐渐膨胀。史书记载,早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就延揽人才,整备实力,有“筹备四方”的野心。在攻城掠地的残酷战争中,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等大批人才聚集到其麾下。攻克洛阳之后,李世民建立天策府,成立文学馆,和臣僚们纵论天下大势,俨然是君主的姿态。同时,他争夺储位的行动也如箭在弦上,步骤紧迫。在反复的衡量和策划中,李世民和他的臣僚都意识到,以太子现在的地位和势力,要想将太子扳倒并不那么容易,除非得到出奇制胜的机会。

    李建成并非庸才,以他的敏锐和才智,已经处处感受到李世民带来的巨大威胁。他对李世民势力的瓦解、削弱工作也一步步展开。攻克长安之后,李建成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向李渊说:“秦王府兵将众多,聚集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因此还是把他们分散,打发他们到各地做官才是。这样既能发挥他们的才干,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任何君主都无法接受身边有非常庞大的势力存在,于是李建成很轻易地说服了李渊。于是李渊随即颁下诏书,让李世民麾下的一些臣僚离开长安,派遣他们到各地做官。

    李世民不得不接受这个命令,于是被他视为左膀右臂的臣僚们纷纷离开,使他分外不安,如坐针毡。尤其使他难过的是,他的主要谋士杜如晦也被迫离开。去任陕州总管府长史。史书记载,房玄龄对他的朋友兼知己杜如晦的离开深感忧虑,

    向李世民说:“杜如晦是器王之才。如果您的志向只是做一个藩王的话,杜如晦这样的人没有什么用处。如果您的想法不仅仅限于此的话,那么您不能少了杜如晦的帮助。”李世民非常赞同,于是想了各种办法试图把杜如晦调回身边,但是这个要求始终没有得到李渊的同意。 李世民只好作罢。这是玄武门之变的前奏。李建成的计划稳妥而有效,几乎立于不败之地。第一回合以李建成的完胜而告终,李世民甚至没有得到反击的机会。随即,窦建德旧部刘黑闼作乱,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兵将出征,虽然击溃了刘黑闼,但是并没有把他们完全消灭。不久刘黑闼再次起事,这次李建成没有给李世民机会,在魏微的建议下,李建成协同弟弟李元吉率东宫将士出征,顺利扑灭刘黑闼。刘黑闼逃往突厥路上被唐军杀害。第二个回合,李建成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干,向李渊以及世人展示了自己并不输于李世民。在储位的争夺上,李世民输了第二个回合。

    随后李建成展开更锐利的攻击,试图一举消除李世民的威胁。武德九年,突厥大举进犯。这次李建成没有给李世民统兵出征的机会,他建议李渊派齐王李元吉率军北征,并且要求征调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等人。这是一次彻底的釜底抽薪,李世民可能从此永远失去他的左膀右壁,丢掉和李建成争夺储位的资本。而李建成的出兵计划又非常完美,李渊几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随即下了调兵和调人的诏书。在激烈的储位争夺中,李建成采取的是比较温和、正常的方式,曾经有人建议他埋伏甲士,用武力的手段拿下李世民,但是被他断然拒绝。为人豁达、从容,对亲弟保留着份亲情和宽容,这是李建成的优点,同时也是他致命的缺陷。在储位争夺战中,李建成占尽优势,李世民则处处被动,这种立于不败之地的状态使李建成对自己可能面临的威胁麻痹大意,尤其在关键时候不能作出果断的决定,依然希望用正常手段来解决问题,这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剧。这是决定双方命运的前夜。史书记载,面对生死抉择,李世民连夜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商议对策,在外做官的杜如晦等人扮做道人,秘密潜回秦王府。在秦王府的秘密会议上,臣僚们提出了武力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过李世民顾及骨肉之情,不想背负弑兄的罪名,因此迟迟无法作出决断。臣僚们苦苦说服,他的心腹猛将尉迟敬德甚至跪下说:“如果下不了这个决心,请您允许我回家种地,免得死在荒郊野外。”权衡利害之后,李世民终于下了动手的决心。

    到了这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冲突已经趋于白热化。双方都感到了对方带来的巨大压力,率先采取行动的人将会取得胜利,但是李建成依然没有下最后的决心。随后发生的事情光怪陆离,这时正值六月间,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李建成的亲信,熟悉天文的大臣傅奕向李渊密奏:“太白星白天出现,预示着秦王可能得到天下”。李渊大怒,认为上天示警,李世民将要谋反篡位,随即召李世民问话。应该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陷害,足以进一步削弱李世民在李渊心中的地位,但是在已经察觉到情势非常严峻的背景下,李建成依然寄希望于“温和”的手段,这是不可原谅的。在和李渊的辩白当中,李世民努力申辩,说这是建成、元吉兄弟陷害他的谣言,作为报复,李世民又编出了建成、元吉和后宫妃子有染的谎话。李渊无法分辨真假,对于兄弟相残也深感痛心,于是决定第二天把三兄弟召集到一起对话。此时此刻,李建成仍然认为拥有足够的优势,用缓和、渐进的手段足以击败李世民。六月初四,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宫城,准备接受李渊的询问。经过玄武门时,遭到了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兵将伏击。史载,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埋伏在玄武门,看到建成、元吉,即率人冲出。他们有备而来,箭矢早已上弦,羽箭射中了建成、元吉身边的武士和马匹,猝不及防的随从们纷纷倒地。李建成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优柔寡断是多么愚蠢,他回身想跑,秦王府兵将则在后追赶。臣僚们不敢对太子动手,于是李世民亲手放箭,射杀了自己的哥哥。随后,秦王府将领尉迟敬德杀死李元吉。李建成的才略和个人魅力在这时候还在起作用,太子府中的二千精锐在李建成属下的率领下,猛攻玄武门,李世民等一度陷人困境,直到秦王府大队人马 赶来才摆脱危险。既然已经弑兄,李世民干脆作了关键的决定,于是尉迟敬德全身甲胄,携带武器进入后宫,逼迫李渊传位给李世民。惊愕和恐惧之中的李渊不得不接受了这个要求,于是被迫写下诏书,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宣布建成、元吉谋反,下诏书杀尽建成、元吉的十个儿子。两个月后,李世民登上帝位。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在这场血腥残酷的兄弟之争中,双方生死相搏, 都使出了全力,谁果断下手谁就取得胜利。但是出于自身性格原因,以及对大局的错误判断,拥有优势的李建成迟迟没有作出果断迅速的决定,于是身败名裂,这让读史者不得不扼腕叹息。

    民间俗语称:快刀斩乱麻。这是解决复杂问题时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强调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快和不顾一切。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则称: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作为管理者,面临复杂的情况,或者面对重大抉择时,应该作出迅速、坚决的决定。 我们应该有果敢、坚韧的心理素质,不受不必要的情绪的困扰,也不为毫无意义的个人情感所缠绕,这样才有可能夺得先机,取得优势,反之,则可能功亏一篑, 甚至一败涂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占尽优势的李建成为什么在玄武门惨败,真是性格决定命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up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