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是很多中学生的噩梦,面对大量的政治名词不知所云,要写问答解释难以下笔,成绩当然很差,老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多背诵,按照这个意思多背诵就能理解了,经过大量的背诵成绩有所提高,然而很多次的背诵过后,成绩能提高一点点,过不了多久,学习们还是忘记自己学习了什么,因此只是简单重复的背诵,并不是提高记忆和成绩的好方法。
对知识的良好记忆,能帮助提高对知识的运用,更能把学会的内容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采用回想、描述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
这就像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会返回大量的结果,然后在人工找寻、整理、汇集、修改、输出,通过这样的过程,很多东西就自然会强化记忆,并阻止遗忘。
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一段文字或听过一堂课后,就可以用像用搜索引擎一样,对自己提问,提出好问题,才会得到好答案,就可以巩固所学、强化记忆,这个效果要比重读课本或复习笔记好得多。
大脑中没有肌肉,不能通过举杠铃来强化,但是通过向大脑提问,就可以向印刷机一样,通过检索记忆把负责学习的神经回路强化。定期练习、提出好问题,不仅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而且对于保存想要掌握的知识至关重要。
2018年5月14日上午,川航承运的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途中,飞机驾驶舱右座风挡玻璃破碎脱落。在两分钟内急降2200米,且缺氧、低温、强气流的条件下,机长刘传健驾驶飞机于7时42分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刘传健救了自己一命,也救了机组同事和上百名乘客的命。有不少人将其称为“英雄”。
刘传健的英雄事迹固然感人,在看他的采访报告,他的学习经历更让人感兴趣。刘传健原来是战斗机飞行员,在军队服役15年,长期接受专业、艰苦的训练,退役后在川航工作,工作之余他看过包括《空中浩劫》在内的多部航空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作为业内人士,他常常从这些世界级航空事故中进行专业研析。
刘传健他是如何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在遇到问题时,保持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
查询有关空军飞行员的训练资料,中国空军飞行员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已基本确立新“三级五阶段”训练体制,多型作战飞机进入院校教学,飞行员成长周期从7年缩短至5年。空军飞行员培养模式采用,“院校—改装基地—作战部队”三级训练体制。在这种模式下,歼-7、歼教-9、轰-6、运-8等作战飞机进入院校教学。在部队自由对抗空战训练复盘推演,遇有争议的地方,双方飞行员要对照飞参视频,一帧一帧推算,距离精确到10米,时间不到0.1秒。从这些训练数据看得出来,训练是非常辛苦的,而只有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这就是战斗机飞行员,一转业就会被各大民航招募。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到底什么时候学得好,什么时候学得不好。如果感觉学起来又慢又难,似乎毫无进展,很多人就会转而关注那些看似更有成效的办法,但没意识到这些看似便捷的方法,往往并不会带来持久的效果,要想学好,用好一些常识就是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