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需要看完了本书。书中介绍的《虞洽卿故居》是我最熟悉的景点,一个月总要去上几次。
王国宝是福建人,1980年落户甬城。简介上说,长期从事基层群众文化、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从工作时间和经历上来看,属于见证了宁波一步步的发展,并且在甬城地方文化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一位作者。
全书的可读性在于:
一是可以作为甬城旅游大纲。作为一名甬城人,书中涉及的很多景点我也没去过。撇开全书学术性的内核不谈,浅显地将每一章看作景点的推送,可以为游客在做攻略时提供极大的便利。尴尬的一点是甬城作为旅游荒漠,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景点,更没有像西湖一样人尽皆知的旅游热门地。大自然惯常的善意是一个城市不管旅游业发展得多么糟糕,只要有足够的发展历史,总是会因为时间的沉淀,出现人文的乐趣。
二是章节排版细致。景点的介绍模式大致遵循由古到今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其中的插图安排匠心独具,基本保证了早年的照片和如今的照片交叉出现,配合文字给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展现了每一个景点在时代发展中的变化。也是在图片和文字的对比中,感受到了城市发展中对诸多文物的破坏。虽然现在很多景点依然有名,但早已经不是最初的样子,现代科技重塑下的商业感,创造和改变了最根本的特质。
三是遣词造句诗意。尽管是景点的介绍,但是讲解稿并不属于导游式趣味性的科普,更偏向于散文,以大量文采飞扬的词句辅助古文记载,不但证明了景点的古典性和在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更是让每个景点在介绍中充盈着无限诗意。当然如果是去旅游,导游用书中的词句来介绍,我一定会投诉导游讲解无趣。
做为名胜科普文,存在的不足包括:
一是全书整体缺乏逻辑性。每一章都是独立的景点,章节在前后排列顺序上并没有遵循一定规律。常规的介绍顺序上会选择景点修建的时间节点,从历史了解和研究的角度上看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一方面可以在历史背景条件下了解景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景点作为甬城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节点,了解甬城的历史发展脉络;按照景点所在的地区分布汇编也是比较通用的方式,从推广旅游的角度按照地区整理对读者最友好,如果再细致一些甚至可以按照区域规划出一条旅游路线;最适合做成宣传册的方式则是按照同一类型的景点,将介绍放在一起。全书像是随便把一堆文章整合在一起,尤其是余姚和北仑两个大区作为景点拿出来单独介绍时,从名胜的角度看多少显得敷衍。
二是大量引用古籍中的原文。正面来看,直接证明了所在景点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也为作者查阅资料的严谨和付出的时间表示敬佩;反面来看,加强了阅读的难度。另及,大量文献资料的引用,让我感觉自己是文盲,一方面是对甬城本身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下滑严重。
三是体验感不强。景点类的说明文,对于没有去过的读者,无论多么绝妙的形容词本就很难产生具象的画面,加之全书的风格更接近散文,对于如今习惯用短视频配合博主轻松轻松幽默的方式了解景点的网民来说,阅读体验感自然不会很好。如果每一章背后有二维码可以扫一扫直接看景点的VR视频,可能是更贴近现代用户的使用习惯。此时,还是要安利一下房琪诗意又野性的旅游视频。
附言:许多摄影图由水银提供,好奇地搜了一下资料,并没有相关摄影师的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