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面面观产品之光设计学习
“淘宝电影”app产品体验分析

“淘宝电影”app产品体验分析

作者: 法海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6-04-13 21:29 被阅读297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娱乐的需求随之日渐强盛。作为一个大部分人的娱乐项目,电影市场这几年也是发展迅猛。

    (2010年至2015年中国的影院数和银幕数)

    如图,最近几年我国的影院数和银幕数都在提高,背后是看电影的用户数及购票数在迅速增长。互联网于是也出现了很多的帮助用户购买电影票的手机应用,如淘宝电影,猫眼电影,微票儿以及格拉瓦@电影等。这篇文章将分析“淘宝电影”app的产品体验。(针对Android客户端V5.8.1)

    目标用户

    上图是百度指数中看电影的人群分布,可以看出,主要以20到40岁为主,且男性远远多于女性(是不是男性经常买票的缘故?)。

    另外,对于买电影票而言,背后的目标用户往往是多个人,比如情侣,家人,几个闺蜜,一伙儿基友等。

    用户目标

    总得来说,用户的最终目标就是快速买到低价的电影票。我们可以把用户目标拆分为几个小目标:

    功能、界面分析

    1,导航

    在安卓中采用经典的ios系统的Tab导航,国内此种做法非常流行,用户也都早已习惯,并没有什么问题。应用分为四个部分:“影片”,“影院”,“发现”,“我的”。导航相对清晰,用户基本可以从tab名预测该区域下的内容。不过“发现”含义较为模糊,发现电影?发现影院活动?发现用户评论?发现影评?亦或是别的什么……看到这俩个字用户脑中并没有一个直观的图像。

    2,影片(找影片)

    上图是影片tab栏下的部分,分为俩个模块:正在热映和即将上映。

    1)预售。正如文案所反应的,“正在热映”指正在上映的影片,用户可以买票立即观看。“即将上映”指将要上映还未上映的影片。当用户在“正在热映”中找影片的时候,会期望自己可以买票并且当天可以观看。然而该应用将“预售”票也放在了“正在热映”里,与用户的心智模型不符合,甚至将半个月后才上映的“预售”影片也放在了“正在热映”里。上图可以看到,“预售”票在“正在热映”和“即将上映”俩个分类下都有,会导致用户迷惑。建议将“预售”票放到“即将上映”中,如果“正在上映”中的影片数量过少,可以在用户下滑到最底端的时候通过一个按钮引导用户加载“预售”票。如果某影片有超前点映场的话,可以将“点映”票当做“正在热映”的影片放到“正在热映”中。(可能当前设计是出于运营情况的考虑,增加热门的预售票销量,但也不应该让用户迷惑,建议可以将热门的预售票以banner的形式放到最前面)

    2)按钮样式。可以看到,希望用户采取的行为“购票”、“预售”、“想看”的按钮采用了一个边框加文字的按钮形式,并不突出。用户第一眼并不容易看到并且去点击。为了帮助用户选择影片给部分影片设置了“今日最热”、“一周最热”、“特别推荐”的标签,此情况下“购票”按钮的视觉权重更轻了,如下图:

    建议按钮的样式改为填充颜色,而将“今日最热”等标签的样式改为边框加文字,如图:

    3)多少人想看。关于“正在热映”电影中的评分,评分的意义在于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该影片的质量,从而选择是否观看该影片,但我观察这里的评分并无太多决策意义,基本都是7分以上,维持在很高的分数。我想这是产品人员故意为之吧,以免用户看到某影片评分过低从而不会购买。然而比起关注评分的用户退出应用去查找更合理的影片评分,还不如给这些用户提供一个有借鉴意义的分数。另外对于“即将上映”中的电影,与评分对应的是“多少人想看”,也是为了给用户一个借鉴意义。然而单纯的告诉用户“17823人想看”,这是很多人想看还是很少人想看呢?这取决于这个平台的总人数,用户是不知道的。建议在左边增加一个类似于评星那样的热度条。

    4)票房。很多用户是根据票房大小来选择是否看某部电影的,票房高的电影一般是商业电影,其制作水准等各方面较适合在电影院观看。因此建议在“影片”tab下增加一个与“正在热映”“即将上映”平行的分类“票房排行”。淘宝电影也有票房分析的模块,不过放在了发现的tab里面,个人觉得应该放在“影片”中,因为这是帮助用户来选择影片的。当前的票房分析如下图:

    可以看到,票房分析相当复杂,表格,圆环,柱状图全部到齐。我想,对于广大热爱电影的文艺青年来说,放这么多表格真的好吗?建议只放对用户有用的关键信息,并在电影旁边放上购票的CTA(召唤按钮)。我改动后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分段控件中增加一个内容“票房排行”,由于四个字无法全部显示,所以每个内容改为俩个字:“热映”,“将映”,“排行”,并没有歧义。排行方式根据今天的票房数据,这个数据反映了用户购票时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注意每个票房旁边有一个“更多”的按钮,点击后进入一个新页面用户可以查看所有电影的更详细的票房数据:如总票房,排片量等等,不再详述。

    5)扫码。下图是点击导航栏处“扫描二维码按钮”后出现的页面,经测试这个神器什么都可以扫。当我扫描一个微信二维码时,扫描后打开链接又回到了淘宝电影的主页。建议告诉用户可以扫什么,扫之后能获取什么信息,比如扫描电影票可以获得一个优惠券或者关于那个电影的更多彩蛋信息等等。这里什么都没有说明,即使他能做很多事,然而没有说明用户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也就不会扫。就像马云突然给我一个亿让我一个小时花完,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花一样。选择越多,越不会选。

    6)想看。起初我以为在“即将上映”部分下的电影中点击“想看”,一旦该电影上映,他就会通知我该电影上映了,要不要去看看。使用之后才发现他只是把我点击了“想看”的电影放到了“想看的电影”列表中。觉得这个行为并没什么用处啊。而如果你想要应用提醒你某电影上映了,你需要在更深的层级点击“上映提醒”。觉得“想看”和“上映提醒”的机制有些重复,可以取消“上映提醒”,只保留想看。当用户点击“想看”后,应用发送一个snake bar告知用户上映时会提醒你并加入一个想看的列表中,snake bar带一个撤销的动作并且3秒后自动消失。

    3,购票流程优化

    从“影片”标签栏中购买电影票流程是:从影片列表中选择一个影片点击购票----》在出现的影院列表中选择一个影院----》选择时间,点击购票----》选择座位并确认----》确认订单并付款。可以想到的试验性优化方面有下面俩个:

    1)默认影院。由于用户附近几公里内可能只有一个影院;用户偏爱附近的某一个影院;用户有某影院的影城卡;相比于距离因素对价格信息不敏感等原因。用户看电影时往往只在一个影院看,建议可以让用户设置某一个影院为默认影院。当用户选择一个影片时直接跳转到该影院而不用在影院列表选择影院,当然给用户一个提示已跳转到默认影院并允许用户重新选择影院。这样可省去一个步骤。

    2)选择座位。由于影片类型(3d,2d),放映厅类型的不同,不同座位上的观影效果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而某些用户并不知道哪个座位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影观影效果好。有很多选择空间对用户来说很麻烦。之前在用户分析时已经提过,用户往往组队观影,用户买电影票并不是只买一张,比如可能买多张:俩张,三张,甚至四张。这时选座位更麻烦。建议系统应该帮助用户来选择最佳观影效果的座位。比如下图,当用户选择人数后,系统自动选择最佳的座位而不用一个一个座位的点。

    4,发现栏

    目前的发现栏内除了票房分析外其他内容都是一些有关电影的文章,之前提过建议把票房相关移到“影片”中,这样“发现”就只有影评文章了。为了避免“发现”的模糊性,建议把发现改为“影评”。增加影评的目的也很明确,帮助用户了解电影促使用户去观影(系统可以只把给电影好评的影评放到信息流中)。具体改动如下:

    1)目前的影评主要是来源于一些微信电影公众号的文章,不仅包含正在上映的电影影评,也包含与当前上映电影无关的电影类文章,比如《我走遍了伦敦每一家影院,带来这份最详尽的伦敦观影指南》。满满的情怀。建议只推送当前上映电影的影评,并且影评相对积极。影评来源于系统内的用户,可能质量不高但是更接地气,效果可能更好。为了促使用户多发影评,根据影评赞数及总数量来回报用户,从而形成一个好的内容生产圈。增加对影评作者的关注。前期影评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平台的数据。

    2)在影评处增加相关影片信息的入口。

    总结:

    在文中讨论了一些我对该应用产品设计的看法,当然只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那个产品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实际中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对于那些限制并没有深入讨论。这些分析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欢迎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淘宝电影”app产品体验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cg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