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志斌公众号的第788篇日更原创文章
在樊登读书的我有一个问题中,有位妈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妈妈:
樊登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和培养孩子一个深度思考的这样一个能力?
因为有的时候我发现我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发现他有好奇点,但是呢就是不愿意去思考,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呢,就是他可能根本就不愿意去想。然后呢或者是愿意想,但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思考,怎么办?
那第三个呢,其实也是我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最担心的。就是他就比较简单,人云亦云,不爱动脑筋。所以呢我今天想听听您的意见。
樊登: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你这样的家长不要这么得寸进尺的对孩子提这么多奇怪的要求?
小孩子你还让他天真一点比较好!小孩子开开心心的傻呵呵的什么东西都只想浅层次的表面的东西,高高兴兴的就很好。
难道你希望你的孩子现在张口就说孙子兵法,说孔子曾经说过,老子是怎么讲的,这还是个孩子嘛?
所以做家长的第一要学会知足,第二要学会欣赏,第三最难学的很淡定!
是你是你自己不淡定,你才会有的没的挑出这么一个东西来担忧这个孩子,其实可担忧的地方很多。
比如说这个孩子假如他整天打人,那你肯定不会提这样的问题,你会提他为什么老打人这样的问题;或者这孩子根本不学习,你会提这孩子怎么才能学习的问题。
你的孩子又不打人,又爱学习,对吧?跟你的关系很好,跟爸爸的关系也很融洽,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啊!
不行,他的思考不够深入,所以我需要提一个怎么样他思考更深入的问题。
可以放松一点,孩子干嘛思考那么深入呢,显得那么深入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你真的想培养孩子的某一方面的这个特长或者希望孩子在哪方面做的更好,你让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头脑当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多巴胺奖励就够了。
最基本的原理就一个人做一个事爱做,是因为他头脑当中获得了多巴胺奖励。
但是我们的父母在旁边呢,所做的工作就是你光喜欢干这个可不行,你得喜欢干那个。他喜欢的一件事,你不给他多巴胺奖励,你打击他喜欢的一件事。
你竟然都能够提出来,孩子思想不深刻这样的要求,那这是对哲学家的要求。
我们现在要求我们孩子思想要深刻,他做别的事不可能获得过多的多巴胺的奖励。就这个妈妈在他的身边是一个负能量的来源,而不是一个正能量的来源。你天天在他面前表现的都是担忧,担心害怕还不够好。所以你想想看这孩子做什么事能深入下去啊!
妈妈
我是觉得我们家孩子太淡定了。就是他是说妈妈我就想做一个很平凡的人。我说平凡不等于平庸啊!这个这个事情当然我不是需要他有多深刻的思想。因为我自己也没有那么深刻,
樊登:
你让孩子好好成长就好了。你管好你自己,你愿意思想深刻,你就思想深刻,你去读点《思辨与立场》、你去学一点《孙子兵法》,你去学点这个让你的心思更细腻的东西就就行了。
孩子的思想能不能深刻,你现在的这个使劲儿没有任何关系,你越使劲儿,这孩子会被你搞得越来越平庸。
看在这些事上根本找不到乐趣。所有的这些事儿都是妈妈先于一步替他想到了,并且把它变成了作业。于是就越大,他越不爱干这事。
所发他的一个兴趣点啊,你不要后悔,他的兴趣就好啦,你就不要老想着激发他的兴趣了就是。
家长就是不做事就觉得不行,对吧,你拿出大量的时间做你自己的事儿,管好你自己的生活,让你的思想深刻一点,让你的生活变得有趣一点。这个孩子自己就跟上来了。
当我们每天在那琢磨说我怎么激发他呢?我想个什么招,他把他怎么再再弄一下,给他一个什么刺激下那么大的功夫,你非得把它变成你的一个附庸吗?
这道理对吧,你只要自己越来越好,孩子就能够看到楷模。在他表现的给你带来惊喜的部分,发自内心的享受。
这件事儿发自内心的享受孩子给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他才能够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才能够开心,才会把这个事愿意做下去。
我们很多父母经常说不知足,为什么我用得寸进尺这个词儿,就大量的父母不知足,就是孩子做了很对的事。父母觉得,看起来有机会啊,我应该在使把劲把所有的东西变成作业。
妈妈:
是欣赏,而不是雕刻,对吧,
樊登:
放松一点。别的提这样的问题。你这辈子有机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你有机会成为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不要过早的放弃了。
从这个回答中我们可以读到三点:
1.孩子保持他本真的天真的状态挺好的。
2.父母要学会先做好自己,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3.孩子喜欢一件事,是因为有多巴胺的奖励,就是孩子做对了一件事,得到认可鼓励。
我们要懂得教育孩子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压制不拔苗助长,支持鼓励孩子喜欢做的事,家长自己做好自己,做好榜样给孩子看。
这些你可以实践起来哦!一起行动为了更优秀的孩子!
对于孩子深度思考这一话题,你有什么想法?欢迎一起在评论区交流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