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不信别人直白给我表述、展现的性格,但我喜欢向别人直白表述、展现我的所思所见所感。我已经信任的朋友及白羊女除外,他们若以正经的态度向我表述什么我便会信任什么,即便不全信我也能相信八九分。我觉得别人对我也会是这样。
那我喜欢通过什么判断一个人呢?爱好、文字,是其中的一方面,也是此时此刻我想表达的点。
今日在简书看朋友文章的时候,遇到了一篇散文、笔记或读后感,我不知道应把那篇文章归属于哪类。逐字读完,我发现它与我另一个朋友的文笔很类似;如果事先不告诉我名字,我很难判定到底是哪个朋友的大作。字词搭配、长短组合、文笔优美、对事物的看法角度,在这篇文章里,难以分清。
说个题外的,这与抄袭八竿子挨不着,因为写的是类似小记的文字,而且字词完全不一样。我说的字词搭配,是指对于文盲来说,感觉都是几个字一块,来个长句子,然后再几个文字聚在一起,而不是指字词一模一样。
这两个朋友。为什么不说出具体名字,是因为我不知道对方想不想被说出名字,我也不想去问这个无聊问题。暂且以A、B来代替。
带着这个疑惑,我打开他们的主页,发现他们也有很大差别,但在这类小记的思维上确实有很多相似。我觉得他俩现实中相遇,一定会是好哥们或好闺蜜。
我挺喜欢这类文字的,简单、朴素、直白的叙述,浅尝辄止地表达想要表达的东西。文字既不发力,让你严阵以待;也不软绵绵的,让你读后一无所思。
我想这种随意的文字或许反映了他们的真实性格,绵里藏针,既温柔、江南水乡,又大方、洒脱、随意自然。
读这样的文字,我不需要带着找碴、挑错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帮写作者(朋友)改进文章,也不需要聚精会神、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然后为其写出恰如其分地评论。
读A、B类的文章就好像春风徐徐,阳光通过类似苏州园林的小窗户,照在古色古香的茶桌上,我品茗、喝茶,作者安静地坐在我的对面将这篇文章缓缓地念给我听。环境安静、心安静、所做的事情也安静。
安静两个字,我以前看过很多遍,但对它的体会却是逐渐加深的。我喜欢安静,偶尔因与朋友、工作、家人聚会的快乐、嚣张、健谈……会在事后给我带来孤独、寂寞的反噬。而安静则不会,它来的时候安静,走的时候也安静,不扰乱我心却又给我享受。
我对安全感的渴望远大于其他的需求,不喜欢速成的友谊、炙热的太阳、患得患失的相处。令人郁闷的是我的外在表现,却会给人瞬间就可以成为铁哥们的性子、热烈真挚像中午太阳般的性情、永不担心离别的自信。何以如此表现?倒不是虚伪,是因为这或许是我的另一面,阳面。而我的文章反映的却是另一面,阴面。
与人交往,大家展示的可能很多都是阳面,而文章是自我的对话,那么阴面就走向了前台。
老子说重为轻根,与人相交只知其阳面,说明最多是朋友;而知道了其阴面,那就是知音之类的范畴了。
我今天无意间看到了A的这篇小记,忽然联想到性情,又想到了B朋友,写下上述这些话。
故事、小说反映的可能是作者的阅历、价值观,这些太概念化;而散文、随笔、读后感、日记之类的文体却反映了作者的阴面。
不过大千世界,人本来就是孤独客,无论是多么幸运的人最终也是孤独客。这是人生的本质。
因此让不让人懂,看个人的观念吧。在不在乎刹那间的知音需求得到满足。
去留肝胆两昆仑。无论你怎么选择,都是对的。只要你的心安静、舒服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