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一个著名论述,“散文易学而难工”,这话是和“骈文难学而易工”对照着说的。确实,散文没有门槛,像日常说话,谁都可以写,但要写得精巧、大气却很难。这样说,并不等于散文天生具有自由主义的气质,就一定能表现真实、明心见性,事实上,很多散文家一味求工巧,做作、雕琢的痕迹尤重。因此,在众多文体的写作中,散文恐怕是最容易模式化的,之前有杨朔模式,后来风行一时的文化大散文也大都写成了一个套路。在工巧与自由之间如何平衡,这最能见出一个散文家的识见和能力,只是,在这方面,专业散文家往往规矩太多,不容易把握好。
散文应该是业余的艺术。一个作家若专业写散文,除了散文之外他什么文体都不会写,这样的作家,散文估计也很难写好。中国当代那些较好的散文,往往不是出自专业散文家之手,比如,汪曾祺、史铁生、张承志、韩少功是写小说的,于坚、王小妮是写诗的,余秋雨、南帆、李敬泽是做理论研究或文学批评的,但他们的散文不仅各具特色,还有着专业散文家所没有的优长。
把散文当作业余的文体,其实是要张扬散文中的自由主义精神,与其求工巧,不如求自然。为此,我更愿意读一些业余散文家的作品,这些散文,有的是诗人、小说家写的,有的是哲学家写的,有的是科学家写的,他们不受散文文体的限制,思想自由,笔法灵活,长短不拘,反而更见心性和文采,比如,于坚、赵越胜、刘瑜、刀尔登等人,没有散文家的头衔,但他们的文字反而更得散文的神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