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颜氏家训~勉学篇

颜氏家训~勉学篇

作者: 经典人生丫 | 来源:发表于2022-10-09 09:35 被阅读0次

    学习让我们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接近。我们会觉得孩子上了清华北大就幸福了,可是事实上是这样子的吗?有这样的一组数据,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其实这是一种空心病的心理疾病,这种疾病,生物治疗如药物电疗等方法并不敏感,甚至是无效的。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这样的生活是很单调的,所以认为上了大学以后就幸福了,这样子会一下子放松下来,就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想要改变主要不在于孩子,而是父母能不能透过自己的学习和了解并去改变。

    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效果,因此要树立其正确的学习态度。在颜氏家训中勉学篇主要讲了:刻苦学习,学习不怕晚,不耻下问,三种学习态度!

    第一点,刻苦学习。战国苏秦,以锥刺股,发愤读书。他原来家里贫穷,不得志,后来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西汉倪宽带经而锄。路温舒牧羊低谷草编简写书。朱詹四居江陵后来到了建邺,他十分勤学,家中贫穷无钱有时连续几天都不能生火煮饭,就经常吞食废纸充饥,天冷了没有被子盖就抱着狗睡觉,狗也十分饥饿,就跑到外面偷吃东西吃猪脏,大声呼唤也不见它归家,哀声惊动邻里,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荒废学业,终于成为学士,官至正南入市参军,为原地所尊重,朱詹之所以是一般人不能能够做到的。

    北齐的孝昭帝护理病中的娄太后。因此而脸色憔悴,饭量减少,徐之才用艾柱炙太后的两个穴位。太后痛不可忍,孝昭帝让母亲手以待痛指甲嵌入掌心,以致血流满手。

    太后的病终于痊愈,而孝昭帝却积劳成疾不久去世了。他遗憾的是不能为娄太后操办后事,已尽最后的孝心!他这个人的天性是如此的孝顺,而不懂得忌讳却又到如此地步,这确实是不学习造成的,孝为百行之首,尚且需要通过学习培养完善,何况其他的事呢!

    第二点,学习不怕晚。人在小的时候精神是很专注的,长大以后思虑比较多,注意力容易涣散,所以需要尽快的早期教育,不要失去良机。小时候读《灵官殿赋》。每十年去理一下,发现没有忘记,但是到了二十岁以后继续诵读经书,放上一个月就荒芜了,所以年纪小的时候,跟长大以后背诵是有差别的。说明孩子的记忆力很好。然人有坎壤,失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儿学者如日光之日出之光,然而老者学习如秉烛夜行。就像早上的光芒一样,老的时候学习就像蜡烛在夜间行走,哪怕蜡烛比不上太阳,总比闭着眼睛看不见的好。

    苏洵的家境是相当不错的,为什么到了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呢?可能就是三字经里面讲的子不教父之过,他也不是天生爱读书的,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他像个纨绔子弟一样。后来他遇到了他的哥哥,哥哥是进士,已经加官进爵了,这个对苏洵影响很大。而且这个时候他的几个孩子都到了念书的年龄了,与今天的孩子一样,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非常的顽皮,对学习不感兴趣,苏洵有点着急了,恰在这个时期他又读到了赵恒提倡读书的励学篇,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苏洵下定决心开始发奋学习。苏洵对孩子的管教不是打骂,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成年人,一旦下定决心就有毅力坚持学习,但对孩子而言读书远不如玩耍有趣,于是苏洵决定培养两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苏洵的教育又是那么严格,但是呢,这个严格是建立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不像我们今天家长在那看电视玩手机,又要要求孩子完成作业,我们今天很多家长教育没有效果,就是因为你没有和孩子一起学习,没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做到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

    第三点,不耻下问。颜氏强调向人请教,多与他人切磋,唯有如此才能互相启发引出明达的见解,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勤学而不好问,非真好学者,闭门读死书,只会狭隘闭塞,见识浅薄,往往难有进步,因此切忌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孔子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提“学问之道”,“学”之后紧跟着是“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颜氏家训~勉学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fo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