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打哪儿来的,教育行业对我似乎有那么一点特别的吸引力。大概教育对每个人都是一个十分特别的领域,因为自己、因为孩子,几乎每个中年人都曾经以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视角两度趟过那一池的浑水。我不知道真正吸引我的究竟是什么,也许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有更多的机会真诚碰撞和影响,I don’t really know。
九月中,朋友推荐了这部八集纪录片《盗火者》,我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居然一口气看完了,当然囫囵吞枣。但也足见这部纪录片对我的吸引力。基于对纪录片中反复出现的几个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和朋友的推荐,买了杨东平的《中国教育会好吗》,郭初阳的《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路》和 叶开的《对抗语文》。想了解更多,觉得自己虽然两度趟过那个池塘,却依然懵懂地像个孩子。
长假伊始,再看《盗火者》。第一集,对抗语文。针对的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种种弊端,编者总结为四个缺失:事实的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编者以具体的入选课文为例,生动而犀利。第二集,呵护童年。实景描写了成都的华德福学校和幼儿园,走在教育创新的前沿,实景让人非常向往非常感动,好想现在有个小娃娃送她去上华德福啊。这一集还说到华德福的主班老师要把自己班的孩子从一年级带到八年级,是孩子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带一班孩子,一带就是八年,这是怎样的影响和塑造他人生命的机会呢?又意味着怎样的责任和付出?对老师的品格德行才学有怎样的要求呢?如果一个班有20个孩子,一生大概也就带3-4届学生,深刻地塑造和影响60-80个人的生命!
读郭初阳的《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路》,却把我引到了胡适的这一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他说,大学生毕业以后极易“堕落”,堕落的形式无非有二,第一是容易抛弃求知欲,第二是容易抛弃对理想和人生的追求。要防御这两种堕落,有三个药方: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三是“你总得有一点信心”,简称“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其实这话不独适合将要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而适合所有不甘愿沦落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犬儒主义的我们。
幸福感充溢了我。有问题,有疑惑,有职业外的兴趣,有信心,有你同行,祂的恩赐是何其大何其甘美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