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本次国际班的节气课程,也带领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在上周的节气课程中,孩子们运用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袋的方式,了解了清明节的由来、物候、习俗、活动等相关知识,在特别的氛围中学习了《清明》这首古诗。
在这个节气中,孩子们得知了寒食节的传说,寒食与清明相接,随着时间的迁移,寒食节的习俗渐渐融入了清明节。后来就逐渐转变为清明扫墓和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日子,国际班初级的李佳轩同学,作为校长助理代表全班同学,完成了意味深远的扫墓活动。
在讲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时,孩子们拉拢着小脑袋,沉浸在悲痛中,无不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光,所以踏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也增添了生活情趣。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此次的清明节假期,在了解过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后,孩子们获得了一项探索学习任务单。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村半出城——寻找创造美的小手还有一项一定要完成的综合探索作业——外出踏青,寻找春情春意,完成花瓣诗的创作。周一开始孩子们陆续带来了作品,将大自然带回了学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村半出城——寻找创造美的小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村半出城——寻找创造美的小手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看着孩子们栩栩如生的作品,这就是创造力的体现,孩子们用线条、形状、色彩等方式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心境,创造活动中的美好的事物。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村半出城——寻找创造美的小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时间知识体系,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与农时、养生相关,也不仅是一般饮食,还与许多花花草草,与生活中审美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村半出城——寻找创造美的小手通过每一次节气,节气相关的文化已经成为学生一种生活仪式,甚至特定的生活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二十四节气才会成为一种不断再生产的文化资产,成为我们生活中天道与人道互相感应的周而复始、循环不绝、永葆生机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