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的事:
运动:日均步数10500;打乒乓球一次。
工作:处理了一个拖延了几天的任务。录制合规演讲视频。
学习:回看《相约七年后》15~20讲;读书6小时30分(亚马逊逆向工作法、福格行为模型);更新公众号3篇;晨读英语7篇。
其他:听小团队里L的分享;准备下周二小团队分享我的逐字稿;写反思日记3篇;追剧《闪闪发光的你》几集。
有一些零散的感想,分享如下:
1.关于及时按下暂停键
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令人恐惧、不安、焦虑的事情,在那个当下,很容易沉进去,让自己完全被控制,让负面情绪不断放大。这周,在工作上出现了类似的状况,因为拒绝了一件可能要交给自己的工作,在拒绝过后觉得很不应该,开始自责。持续不断地自责带来了严重的自我消耗。突然之间意识到,「我为什么要拒绝?」这么一问,自然而然开始梳理原因,原因梳理完后,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出来了。于是做好了可能的准备工作,内耗也戛然而止。
同样的,我们也很容易沉浸于某些感官享受,让自己仅仅沉溺于最表层的享受,而忽略其他。这周,看《闪闪发光的你》,原计划只是每天看一集,结果,看着看着就忘了,周五周六连着看了五六集。周日,突然意识到,当我默认自己一天只看一集的时候,因为没有「马上了解后面剧情」的期待,所以,只是专注于当下,会边看边想边记录,因此会从中有所收获。可是当我放纵自己的享乐需求时,会急于了解剧情的发展,因此,只顾着往前追,对于触动自己的内容都不会停下来记录。这样,本应有的收获就没有了。当意识到这里,自然知道了什么是更好的选项,于是,周日没看剧。
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如果有不妥,及时按下暂停键。
2.关于如何推荐/分享
看《闪闪发光的你》,是因为MZ的推荐/分享。后来我想,你如何分享,其实会对对方的行为有很大影响。
比如你说,“推荐你看xx,特别好”;或者你说,“推荐你看xx,职场真人秀,很有意思”。
对方会接收到这条信息吗?
相反,如果你这么说,“最近在看江苏卫视的一个综艺《闪闪发光的你》(爱奇艺有),从去年夏天到今年已经是第二季,算是职场真人秀,实习生的表现,导师和嘉宾的点评,多维度的看职场,关于员工,关于领导,有思想层面也有操作层面的,有点意思,有空的时候如有兴趣可以看看”。
一段信息,完整地展示了「它是什么、为什么值得看、从哪个渠道看」,毫无疑问,是一条可以直接引发对方行为的信息。上面那段就是MZ的分享语。
之所以想到这件事,是因为次日当H问我最近在干嘛时,我的分享是,“我在看《闪闪发光的你》,讲几个实习生的职场真人秀,很有意思”,现在想,这样的分享完全提供不了有效的信息:为什么有意思、为什么建议你看,没有一点具象的描述。
其实,日常的推荐/分享,这样的事情,看似微小,其实也是一个人对自我要求的体现,或者,可以被一个人当作自我精进的练习:你能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能不能有效传递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