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工作中常常有人对你说不。
材料不能这么写。
报告开头不能这么弄。
先要想想这个材料的背景是什么,受众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一番下来,自然是重新修改,甚至是从头再来。
拉夫:“我怀疑自己,我担心自己没什么天分……”
托翁:“这一点根本不用去考虑。这没什么。您以为,我就从来没怀疑过自己吗?我们的工作本就不是那么轻松愉快的事……尽管去干……”
在某个阶段,我会集中精力地阅读某个作家的作品,把他的所有作品都读透,掌握其中的精髓和思想,然后再读另一个作家的作品。
下一个阶段,这时我开始重点读世界名著,以俄罗斯文学为主,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世界级大文豪的作品。读书需要资格,爱托尔斯泰、爱陀思妥耶夫斯基也需要资格。当自身修炼达不到一定境界时,你绝对读不懂他们,更不会爱上他们。
真是一点也没有错。
再后来呢?自然是重新回归本原,回归社会,回归自然。不仅仅是“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走出单位,走出大都市,走回故乡,走向他乡,走向世界,一边行走,一边阅读;一边行走,一边思索;一边行走,一边写作。
当初写,多少带点功利心。要扬名立万,要功成名就,要光耀门楣。又想着点石成金,大富大贵。总之是庸俗了。
后来想,在写作中享受什么呢?得到什么呢?我看还是享受当下的宁静和安详,享受当下的自由和快乐。当下是自由和快乐的,那就是一种幸福。不要把幸福寄托在未来,讨厌恨不得丢弃现在的生活,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日子也就过得没太多意思了。
《孟子•公孙丑》: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论语·子张篇》中子贡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正因为有他的谦卑,一切困难都吓不倒他,即便是从头再来,他也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虚怀若谷,《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又:“上德若谷。”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让我们的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些吧,不是为了所谓的成功,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