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历史.地理.人文好玩的历史
第3个本命年,他终于如愿垦草;又3年,他变了秦国的天

第3个本命年,他终于如愿垦草;又3年,他变了秦国的天

作者: lishi的火柴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09:12 被阅读1次

    01 二十年前的奇谋

    公叔痤正前倾着身子看兵书呢,他这几天犯痔疮,臀部根本不敢挨着脚跟。

    这时候,一个青年人被领进了大厅,向公叔痤行礼。

    “哦,是卫鞅啊!”他的眼光从兵书上移开,招手示意:“快快请坐。”

    公叔痤可是魏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对卫鞅这个年轻人倒挺客气。

    魏相公叔痤

    不应该呀,卫鞅是个破落的卫国后裔,刚来没几天,也没有做过什么露脸的事,再说公叔痤都做了20年相国,也没对一个门客如此客气。

    卫鞅悠然落座,侧身向魏相点头致谢。

    公叔痤面带微笑:“我手下一个仆人前几天刚过世,他对我说了一件事。当年老夫坐稳位子,还是你的功劳咧……”

    20年前的往事,一下子涌上公叔痤的心头。当年他也如眼前这个年轻人一般,相貌堂堂,眉宇之间一股子英气。

    那时他初登政坛,深受魏王信任,还娶了魏国公主,只是有一桩心事:老将吴起还在,时时刻刻对他的相权是一个威胁。

    吴起太强了,强到让他害怕,仿佛手中那柄冰冷的宝剑,突然间就抵住了自己的咽喉。他承认不是吴起的对手,不如吴起的人望,打仗治国统统逊于这位老将。

    老将吴起

    如何除去这位明显的对手,成了刚当上魏相的公叔痤最大的心愿。

    他左右思虑,急得不行,只好上火,痔疮找上门来,他就敷了药,靠看兵书压痛——跟20年后的情形一模一样——一个贴心的仆人看穿了相国的心思,向他献药方。

    你应该猜到了,这药方就是小卫鞅开的,当时他只有8岁。

    公叔痤身边的那个仆人是卫鞅的族叔,他只当侄儿的“奇谋”是自己出的,在相国面前大大地露了一把脸。

    “是的,当时在下建议族叔,要相国向王上建言,将公主许配给吴起大将军,以试其心。”

    卫鞅对自己少年时的计谋,仍然记忆犹新:“又要相国先请吴将军到府上一叙,故意让相国夫人,也就是公主当面发怒而轻慢相国。”

    公叔痤大概忘记了痔疮的痛,接过卫鞅的话:“哈哈,吴将军看到老夫的惨状,以为他娶了公主也会受此轻慢,所以等到魏王嫁公主时力辞不受,魏王于是怀疑他,他一害怕,就跑到楚国去了。”

    魏相说到这里,心里和嘴角一起发笑,大约动了括约肌,疼痛再次袭来,卫鞅要老相国别激动,饶有兴致地说道:“吴起将军哪里知道,相国和公主恩爱着呢,只可惜后来那温文尔雅的公主,嫁给了我国的庞涓将军。”

    “那是大王体恤优秀的青年将领,总比跟着吴起那个老贼强。”公叔痤捂着腮帮子,长吸一口气,像得了牙痛一般。

    他们又说了一些事,无非是当年吴起跑到楚国,去搞什么变法,结果被车裂。

    不过还是感谢吴起训练了“魏武卒”,让魏国的军力直线上升,公叔痤也跟着长脸,只是大丈夫谋国当先谋己,只有自已的权力欲望满足了,才能有所作为。

    “卫鞅,你可记着了?”念在20年前的“奇谋”上,公叔痤对他吐出了肺腑之言,并当即任命他为中庶子,相当于相国的助理。

    中庶子官职卑微,但可以随时接触魏相,建言献策。

    “学生,不,在下记住了。”卫鞅不知怎么闪了念,想起了自己的老师尸佼,他赶紧更正,并表示愿为魏相献犬马之劳。

    公叔痤一点也不生气,他认为那个尸佼有两把刷子,卫鞅向他学习杂家学说没什么不好,只是格局小了点,一时兴起,就问卫鞅说:“既然自称学生,那愿意跟着老夫学习兵家政道吗?”

    卫鞅赶紧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学生卫鞅,甘愿竭尽心力,侍奉老师!”

    02 相府小试牛刀

    关于公叔痤,太史公司马迁有一句著名的评价:“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其”就是指的卫鞅。

    后来的事实是:卫鞅跟了公叔痤6年,他都没有向魏王举荐。卫鞅当然是个人才了,不然公叔痤也不会把他留在身边,任贴心的中庶子,更不会认他当学生。

    在魏国,只有公子魏昂有这样的资格呢!

    魏公子卬

    卫鞅也一直以学生的身份侍奉公叔痤,无非是认定跟着他有前途,能够大展宏图。魏国是培养人才的好地方呀,不是有这样的先例吗?

    三四十年前的李悝变法,帮助魏国强大了,当时魏国新立——从晋国分裂出来,在诸侯中率先变法。

    李悝变法

    变法主要做了4件事:

    废除贵族世袭制,靠能力来选拔官吏,对卫鞅这样破落的贵族当然是机遇了。

    鼓励老百姓垦荒种田,不用以前的井田制了,耕种的粮食统一交税到国家,而不是入贵族私囊。这样加强了国家的税赋,同时土地灵活、合理分配讨得百姓欢心,百姓们更愿意耕种了。

    建立法律制度,有了点依法治国的味道。李悝的《法经》,商鞅熟读而且深深佩服,它包括《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6篇,是那时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最后一项就是建立“武卒”制度,军队的管理规范也出来了。名将吴起就是在“武卒”制度的基础上,训练出来一支精兵,所向披靡。

    曾创下以5万魏武卒,打败50万秦军的辉煌战绩,令诸侯们挑大拇指。

    论起来吴起也是想变法,实现自己抱负,只可惜魏国立不住脚,才跑到楚国去当令尹,折腾了5年,结果功亏一篑。

    商鞅对这些前辈的变法大计,是赞同大于贬低的。不过,他决非守成的人物,而要做开拓的英豪。

    他刚当上中庶子,就积极参与相府日常工作,3个月转正,他就大胆提意见了,说相府应该有规矩,不然下面的人不服管。

    他起草了管理文书,相府的人要各司其职,违者严惩不贷。公叔痤看过之后大加赞赏,认为卫鞅是个精明的干吏,治世之能臣。

    可是卫鞅啊,你想过没有,这样管理是不是太严格了?老夫不想相府变得没有人情味呀!

    “老师,所谓恩威并施,下面的人有了过失,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时候您的命令发布出去,执行就会打折扣。”

    卫鞅说话斩钉截铁,公叔痤也觉得有理,不过有些管理条例还需调整、完善,他让卫鞅继续考察、研究,然后就在相府内试行。

    有了相国作主,卫鞅的腰杆子硬了,不敢说大刀阔斧,至少是小试牛刀,也确实发现了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他都能马上跟进解决,这种应变能力相当难得。

    慢慢的,他养成了一种敏锐的嗅觉,相府一些事情的走势,他都能明显预判到,并且巧妙处理。可以说,是他提升了相府的办事效率,让公叔痤省了不少心。

    公叔痤越来越喜欢这个卫鞅了,这几年,他始终在施展自己的能力:相府班子这套程序,确实是他设计出来的;又对相国说,希望变一变魏国的法令。

    这下公叔痤犹豫了,不放心了,毕竟国家大而相府小,国家机器复杂而相府事宜简单。

    再说,魏国变法已经弄过一回了,40多年来法令已经比较成熟。卫鞅绝不会小打小闹、小修小补,要闹出一点动静来,风险系数太大,搞不好自己的相位也会丢掉——坐了20多年,捂热乎了,舍不得。

    卫鞅也一次次表现得急切,他已经30多岁,相府的舞台毕竟不够大,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胃口,而他又越不过相府的高宅大院,只好继续蛰伏。

    03 聪明的中庶子

    公叔痤人生中的最后两场仗,卫鞅没有跟在身边。

    他留在相府里梳理自己的法家思想时,传来了公叔痤打败韩赵联军,俘虏了赵将乐祚的消息,连魏惠王都亲自迎接,还赐予大量土地。

    “老师是员老将,用兵如神不敢说,至少不会出什么差池。”这是卫鞅跟公子魏昂共同的想法,两人经过几年交往,倒是成了朋友。

    结果出乎两人所料,老将公叔痤在少梁之战中翻了船,自己还做了俘虏,好在当年秦献公流落魏国时,公叔痤对他还不错,所以被放了回来。

    大概是大胜、大败的交错刺激让年老的公叔痤一病不起,他感到自己26年的相国生涯就要结束了。

    魏惠王并没有计较他兵败被俘的事,亲自来探望,问他身后事,这就等于向他求贤了。这些年来,每当与大王谈论国事时,公叔痤脑海中不止一次闪过卫鞅的身影,可他还是忍住没说。

    举荐卫鞅风险太大,公叔痤不是一个赌徒,也没了20年前的血气方刚,但现在是时候了,反正他活不了几天,就让那个中庶子去折腾魏国或者魏国折腾他吧。

    他推荐了34岁的卫鞅:我的中庶子虽然年轻,但有奇才,堪当相国,希望大王将国事全部交给他,听任他去治理。

    人之将死,其言也乱。这是魏惠王心里对公叔痤的评价。一个小小的中庶子,相府打杂的人,如何入得了我泱泱大魏的庙堂?

    长命的魏惠王

    公叔痤扶病荐才,魏惠王沉默不语,俩人相视没有笑,就知道对方的心思了。

    魏惠王起身要离开,公叔痤屏退左右,晃动着快要散架的病体,坐起来说道:“大王如果不用卫鞅,就一定要杀了他,绝不能让他离开魏国。”

    空荡荡的话回荡在空荡荡的卧室内,一对君臣都不再说话,仿佛那些话从来就不存在过,公叔痤没说过,魏惠王也没听过,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魏惠王出了相府,对左右人抱怨说魏相老糊涂了。

    魏相突然一激灵,跟了自己6年的学生,就这样让魏王杀了吗?自己这是怎么了?“对,应该让卫鞅跑,不然世人会说是我这个老师害了他。”

    公叔痤叫来了卫鞅,向他言明一切,卫鞅听完一乐,十分淡定地说:魏王既然不听您的话用我,又怎么可能听您的话杀我呢?

    老师,您尽管放心,卫鞅一点事都没有,安全得很!

    卫鞅揣摩人心太强了,他不是一般聪明,在所有事情上都敢押宝,包括自己的性命。你说,万一魏惠王脑子顺路,听了公叔痤的临终乱言呢?

    04 西秦,西秦,西秦!

    魏惠王根本想不起卫鞅这个中庶子,中庶子倒是以学生之礼送走了老师公叔痤。魏国容纳他的大树倒了,是时候离开了,该去哪个国家呢?34岁的卫鞅在寻觅一个施展抱负的地方。

    他心里还是蛮着急的,天下之大,列国纷争,哪里才是他的乐土,才能容纳下他的事业?

    西方的秦国正在招募人才。

    公叔痤病死的那一年,秦国的国君也在换届,20岁的秦孝公上位了。这位年轻的君主,发誓要继承父业,拓宽秦国的疆土,至少不能辱没了父亲“伯”(霸主的意思)的称号。

    英气逼人的秦孝公

    看到秦孝公的招聘启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鞅心动了,这是天大的利益呀,他连看好几遍,一颗心仿佛跳到了嗓子眼。

    “卫鞅,你真的要去吗?”朋友魏昂问他。

    “是的,公子昂。”卫鞅的目光坚定地转向遥远的西方,“除了那里,我还有什么更好的去处吗?”

    他谢绝了在公子昂府中当幕僚的盛情,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你以为卫鞅是闹着玩的吗?他心急如焚,行动却并不毛躁。他通盘梳理自己的思想,确定成竹在胸了,才离开熟悉的魏国,去追寻自己的事业。

    卫鞅的胡子又长了寸许,那是他经过2年准备,才决定到秦国发展的见证呀!

    他应该不差钱,差的是一个大舞台,为了跳上去,他找到了一块很好的跳板——秦孝公宠臣景监

    秦孝公宠臣、卫鞅伯乐景监

    景监此人,我弄不清他的性别,但他的性情还是蛮好的,肯为国举才(哪怕是收了钱),所以有无生理缺陷并不重要。

    卫鞅先后4次拜见秦孝公,陈述强秦方略。要知道,见大boss机会难得,失去了一次、两次,还能第3次继续听你说,秦孝公也真是想求得大才,才相信景监的举荐。

    卫鞅前三次讲的分别是帝道、王道、霸道。

    帝道来源于上古时期尧舜禅让,相当于以德治国,这就比较扯了,不过战国中期还真有人这样搞过,所以卫鞅不避讳,第一次就大胆说了,听得秦孝公昏昏欲睡。

    “景监啊,你可长点心吧!你举荐的那个卫鞅,简直是个妄人!”秦孝公对他大发脾气:“这样的人,寡人怎么敢用他呢?”

    王道来源于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相当于以礼治国,这也比较理想化,因为春秋无义战,况且战国已近百年,礼已经很崩了,倒是一些儒生很信这一套,所以卫鞅也拿出来讲,听得秦孝公哈欠连天。

    “景监啊,卫鞅这次比上次强了一点点,但这样也算人才?寡人的庙堂上多的是,还用得着广发求贤令吗?”

    “卫鞅,我算是服你了!”景监被大boss骂了两次后,也对他有怨言:“有本事就直言君上吧,兜兜转转挤牙膏一样的,我跟着吃罪不起呀!”

    卫鞅让景监放一百个心,下次面君他一定把秦孝公说得喜笑颜开。

    终于轮到霸道了,霸道就是法家的搞法:用严刑峻法来治国,卫鞅对这一套非常熟悉,他已经摸准了秦孝公的脾气,这是一个迫切要折腾、搞事情、强大祖国的年轻君主。

    秦国目前还处在发展时期,要让彪悍的老秦人如臂使指,必须依靠严刑峻法。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赏罚的力度还要大。

    当今乱世,列国称雄,要想让国家快速发展强大,对内要打击贵族,调动农民积极性;对外要收复河西地区,用军功爵制号召秦人杀敌。而这一切,法家是基础,必须定法、奉法、执法,存法令,灭人情,法才是强秦之奇计。

    这次景监的面子挂得住,膝盖却遭了罪。卫鞅不仅把秦孝公说得侧身倾听,把自己都说激动了,他站起来侃侃而谈,仿佛几十年的抱负都要一吐为快。

    果然他铿锵有力的话,字字击打在秦孝公心田,直到二更天,君臣才结束谈话,秦孝公专门准备了宵夜给他们。

    景监质问卫鞅:“你没看见我12点就跟你使眼色吗?你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跪得全身都瘫软了!”

    “哈哈,谁让你我已经是朋友了呢?”卫鞅吃了一大口肉,又满饮一杯:“看来王上意犹未尽,恐怕下回还得接着谈!”

    景监长吸了一口气,揉揉自己的膝盖,叫苦不迭。

    05 三年垦草令,变法施行

    没几天工夫,秦孝公第4次约见卫鞅,看来法家那套很对他的胃口,只有实行法家思想,才能让秦国快速崛起,迅速发展强大。

    卫鞅此人不简单呀!秦孝公越听越感兴趣,心想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治国大才吗?真是天助大秦,霸道霸道,寡人就是要霸道,无霸道老秦人龟缩在西部边陲吗?

    父王的河西之地,还没有纳入秦国版图;大秦的铁骑,还没有拭剑东出!

    现在大才卫鞅来了,就让我们君臣联手强秦吧。年轻的秦孝公比我还善于臆想,他太想干一番事业了,不想徐图发展。

    卫鞅跟秦孝公见面时已经36岁,为什么第三次才说出自己的法家思想,向秦孝公进言霸道?他告诉景监,因为变法太难了,难在君王有恒心,有定力,有排除万难的决心。

    秦孝公太年轻了,恐怕未必矢志变法,所以先说说帝道、王道,窥其心意如何。要知道,我卫鞅的思想一出,必骇人听闻,必须寻着英主,不然还离开魏国干吗?

    卫鞅看中了秦孝公,秦孝公也相中了卫鞅,他拍着大腿高兴地跳起来,拉着卫鞅的手要封他左庶长,开始搞变法。

    王上且慢,变法决心已定,但秦国朝堂上下,势力必定复杂,突然变法,恐于国家稳定不利。

    秦孝公听完点了点头,面露难色,卫鞅建议可以先召开朝会,探探群臣的口风,届时他可以同他们辩论,为变法造势。

    变法一经提出,朝堂上就炸开锅了,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跳起来反对变法,认为穆公祖制不能轻易变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你卫鞅一个外来的竖子,怎敢轻言秦国变法大计?

    卫鞅针锋相对地指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所谓古法,只不过适应世俗教化罢了,现在不适合那一套了,只要利于秦国崛起,古法旧礼不必依,只有变法才能图强。

    夏桀、殷纣就是不变法而亡,商汤、武王就是不依古法而兴盛,你们到底是让王上变法而兴,还是循礼而亡呢?直接给反对变法的人扣了顶大帽子,卫鞅的嘴真毒。

    这次朝堂论法,卫鞅占尽了上风,秦孝公在座位上满意地看着他,知道变法的风可以慢慢刮起来了。

    卫鞅舌战群儒

    变法是一场暴风雨,这暴风雨的前奏,当然要多酝酿一会儿,那就垦草吧,于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卫鞅颁布了《垦草令》,拉开了秦国变法的序幕。

    垦草令实际上就是重农抑商,削弱贵族,统一税租,让贵族子弟亲自劳动,让农民少学习勤耕种,这都是要让人变成国家机器的螺丝钉,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呀!

    做一个听话的孩子,自然需要调教,垦草令就是调教的法令,这一调教就长达3年。你想啊,卫鞅自老师公叔痤死后,找工作都差不多花了2年,变法预案施行个3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06 历史瞬间:徙木立信

    如愿垦草3年后,卫鞅当了左庶长,变法终于正式开始。

    他的变法大计决不止简单垦草,而要当变法的领头羊,站在高地上振臂一呼,民众与贵族战战兢兢,成为他法令忠实的信徒。

    新法在李悝《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连坐法,又用20等军功爵制代替了世卿世禄制,只要上阵杀敌皆有功爵,只要违法不报皆有惩戒。

    世族的蛋糕越来越小,权势越来越弱,民众的心智越来越愚,斗志越来越盛,而国家的雪球越滚越大,手腕越来越强,这样发展下去,秦国的强盛岂不指日可待?

    整理完繁琐的法令条文,卫鞅一夜都没合眼,刚伸了个懒腰,一个大大的问题涌上心头:新法就这样颁布下去?那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风险太大,老百姓就是不信可咋办?

    垦草令刚施行的时候,他为了鼓励农民生产,曾亲自扛着个锄头去锄草,被百姓们叫好;现在他应该做点什么,好让可爱的百姓们信服呢?

    “左庶长。”景监敲门进来,替国君问话:新法进展如何?

    “新法已经制订好,马上就可以颁布。”卫鞅说出自己的顾虑:只是摸不着百姓心思,不敢贸然投放,否则百姓们无动于衷,岂不是尴尬?

    景监懂了,老秦人生性刁钻,以前的号令多有变动,或半途而废;如今新法刚立,若不奉行,便失了威信,接下来的事肯定难办,搞不好把你晾在一边,新法就真成了臭法。

    俩人出门来透透气,正好有人抬柱子从门前经过,说是亭子的柱子坏了一根,要去更换。

    卫鞅突然眼睛一亮,拉住景监的手,高兴地说道:“有了,有了,我有办法了!”

    他传令下去,让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到都城的南门,贴下告示:谁把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金十镒,然后让景监随时通报消息。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景监急忙来报:根本没人扛木头,准备好的赏金都送不出去。

    “百姓们议论什么?”

    “百姓们不相信,说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打仗断了腿,都没什么抚恤金,扛根木头就有钱,该是左庶长糊弄人的吧?”

    卫鞅摆摆手:马上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镒。

    等到傍晚,终于有一人忍不住去扛木头,扛完后来取赏金。卫鞅听完景监通报,喜上眉梢,马上跑到北门,亲自将赏金给了扛木头的人。

    卫鞅立木为信

    那人高高兴兴接过五十镒赏金,消失在人群中。

    围观的百姓们一下子炸开了窝,纷纷skr卫鞅:“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看来,官府说话是算数的!”

    “按左庶长说的去做,就有赏赐,就有好处!我们跟着左庶长走!”拥护的声音此起彼伏。

    望着轰动的百姓们,高台上的卫鞅知道官府的信用立住了,他嘴角掠过一丝微笑,朝身边的景监点点头:“秦国的法,可以变了!”

    变法,即变天啊。在阴霾密布的时空下,我划燃历史的火柴,39岁的卫鞅骄傲地撅起自己的胡须,眼里闪烁着炫丽的火花,很快,变法的火花就在全国蔓延开来,将旧法一扫而空。

    老秦人纷纷成了新法下一枚枚崭新的螺丝钉,安装在秦国这台滚滚前进的机器上,经过处尘土飞扬,血光扑朔,夹杂着哀嚎声、哭泣声,一步步碾上了高坡。

    07 后记

    卫鞅为秦孝公变旧法,立新法,开辟霸道,血染渭河,最终将法令深入人心,将秦军炼成虎狼之师。

    同时又用诡计俘获魏军统帅、昔日的朋友公子昂,收复了全部的河西失地,卫鞅因此获封商於之地,尊号为商君,他的变法称为“商鞅变法”

    图片来自百度

    最终商鞅也作法自毙,被分尸在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的五匹马下,想起21年变法生涯,他觉得自己一生够值当了。

    “历史怎么看我,是历史的事,而我的名字,将同秦国的浩瀚历史,一起摇荡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这是商鞅未及说出口的自信的遗言。

    咦,他怎么会知道三秦的称谓呢?看来都是我替他说的。

    卒章呓语:

    请相信,

    我的一切观点,

    都是胡说八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3个本命年,他终于如愿垦草;又3年,他变了秦国的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nu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