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支付宝小程序经历小结

支付宝小程序经历小结

作者: 勇往直前888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17:51 被阅读574次

背景介绍

  • 支付宝小程序公测以来,看了下文档,感觉很不错,从开发,调试,测试,灰度,上线等全流程都考虑到了。
  • 后来看到一篇内部技术文章,“小程序技术方案探讨”,提到了“管控”,“体验”两个侧重点,并且分析了微信小程序为什么这么做。接着,还讲了支付宝小程序的策略:在产品层面,光明正大地抄;在技术层面,保持自己特色。这篇文章增强了我对小程序的信心。
  • 接下来,开始向团队内部介绍支付宝小程序,让大家也开始认识支付宝小程序,并且还写了好几个Demo程序,最后,甚至把生活号的相关页面也写出来了,终于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 以试试看的态度,开发了第一版,就三个页面,相对比较简单,在预期的一个月内做出来,实实在在体验到了小程序相对于现有的支付宝生活号、“见客”(一个React Native实现方案)的优势。

场景分析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需求分析中说要实现XXX功能,然后设计产品,开发落地,测试验证。
这种面向功能开发的模式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当最终用户使用的时候,常常有个困惑,“这些功能对我来说,有什么用?”
所以,更好的方式,是站在用户的视角,进行场景分析,一般的结构如下:“作为XXX(角色),通过XXX(操作),期望XXX(结果)”

铁三角

一般情况下,如下角色在推动项目前进:

  • 项目经理:这个在以前比较多,国外比较流行。这是一个纯管理角色,不做具体的事。在国内,混得好的不多,往往属于“责任大,权利小”的尴尬境地。所以,导致的结果是“项目很少有不延期的...”
  • 产品经理:这个在当前比较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往往就是理论上官最大的。
    不过,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理想。产品和研发的矛盾,很少有和谐的。“产品狗”,“程序猿”,从这些流行的称谓就能体会到一点点的火药味。当然,平时也能遇到很多聪明的产品经理,时不时买的吃的东西之类的,关系和气氛瞬间就和谐很多了。
  • 技术人员:在有工程师氛围的公司里,会出现工程师自己推动的项目的情况。有时候,出现了新技术,或者代码到了不重构不敢动的时候,也会出现。
    这种情况相对好一些,反正是自己有想法自己干,进展一般比较顺利。不过,问题是推进一般比较缓慢。因为这种时候很难得到业务和产品的支持,也很难得到资源,获得其他开发者的支持也是个难题。

有更好的方式吗?比如“铁三角”模式
运营,产品,技术三人组成核心团队,共同推动项目前进。由原先的单人负责制改为团体负责制。将原先的运营-》产品-》技术的串行流动改为团队的并行活动。将原先的部门责任转变为团队共同责任。

将测试当开发者

一般情况下,先开发,再测试。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一开始测试事不多,时间浪费了。等开发完了,离上线也不远了,测试就会非常忙,常常需要加班。一般呈现一个前松后紧的不平衡状态。
将测试当开发者,提前介入,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 将测试用例转化为Demo数据,方便开发调试程序。如果已经将测试用例变成Demo数据,在开发服务器准备好了,这时,要求开发进行更充分的自测就相对合理了。
  • 在小程序管理后台,可以把测试人员的角色定位成“体验者”,不过将角色定义为“开发者”会带来很大的方便。比如,测试发现了一个bug,开发人员只要退出IDE登录,用测试人员的支付宝扫一扫,就轻松复现了bug状态。同时,也不影响测试继续用自己的手机进行其他测试。
    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公用测试的支付宝账号,一个用IDE调bug,一个用真机测试,两不耽误。

以时间定开发内容

一般的思维是先需求分析,产品设计,过完评审之后,再估算开发周期,再排期,再开发。这种模式的问题是什么呢?比如

  • 都过去两三个月了,什么都看不到,虽然开发已经在加班了... ...
  • 开发到一半,产品经理又有新想法了,要改一下... ...
  • 开发过程中,发现产品逻辑不落地,或者后台不支持,是变更,还是延期...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反过来,时间先定好,再考虑开发内容,多余的,不重要的,下个迭代再考虑。比如,以一个月时间为迭代周期,可以考虑如下安排:

  • 第1周,原型和UI要确定下来。按重要性排序,新增功能不要超过3个,不确定的,不重要的,下个周期再考虑。
  • 第2、3周,开发,测试,bug修复,内部发版。没完成了,移到下个周期考虑。
  • 第4周,内部试用,积累反馈意见,准备下一个迭代周期的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都有明确的预期,并且只要一个月,就能看到成果,还能做到要事优先,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耽误时间,还能逐步优化,给人越来越完善的正向激励。
比如,这一次,虽然一开始很多人不相信,但是最终真的做到了在一个月内让第一版小程序上线。做完了,我们才发现,目前我们的后台系统只支持客户经理一个维度,其他的诸如总经理,监管员等等都不支持,如果要等后台支持了,再开始,第一版小程序的面试最起码也是三个月之后了。
“能上的先上,条件不具备的,等以后再说。落地的产品,比完美的概念更靠谱。”

将Mock数据写在后台

目前前后端的开发过程一般是这样的:

  • 后台开发功能;前端开发静态页面,Demo数据直接写在代码里
  • 前后台一般不同步,这里经常会出现等待,比如等接口数据再调试。当然,测试更加不能提前测
  • 接口好了,开发造一两条数据,前后台联调,根据后台返回的字段名字,修改代码,(前后端的字段命名一般不同,并且返回值显示到界面上可能要经过必要的转换等),当然先前写死的Demo数据要删除掉。
  • 调通了,功能出来了,就提交测试了。当然,只试过一两条正常的数据,bug是再所难免的。
  • 出了bug,往往很难分清楚是后台数据的问题还是前端展示的问题,往往需要前后端同步,花很多的时间才能找出问题点。

一种改进的方法:

  • 后台先给出接口文档,再开发功能
  • 前端根据接口文档,Mock数据。可以Mock到本地,比如dva框架的脚手架,专门提供了Mock的文件夹,Mock的测试命令行。
  • 也可以用Charles等软件,进行重定向,将远端的url重定向到本地的JSON文件。
    可以说,这种方法已经很不错了,前端不需要在代码里写死Demo数据,直接按照接口将代码写好,本地调试好,就等后台数据了。
    不过,这里还需要等待,并且接口之间很可能有相互依赖,造数据不是很方便。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 后台定义接口文件,前端写静态页面,测试设计用例数据
  • 前端直接按照接口文档写数据接口;后台提供简便的造数据的方法;测试将测试用例数据,导入后台。
  • 一开始就有数据,前端可以一次性写好代码,一次调通,不用等。并且可以根据测试给的数据情况,多做一些自测工作,将bug及早消灭,不需要等测试来发现了。
  • 测试可以第一时间将用例变成数据,及早测试,及早发现问题。往后台造数据,在前端看效果。实际的效果比单纯的脑图用例有用得多。
  • 对于后台来说,一方面可以减少依赖,减少等待,因为很多时候后台也要等后台。另一方面,早点有个可用的调试好的前端,对于真正对接数据也是有好处的。有没有问题,看下前端界面就可以了,显示不正常,这个时候,大概率就是获取的大后台数据有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付宝小程序经历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nz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