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道】守着“受害者”的身份,能得到什么?(45)

【周道】守着“受害者”的身份,能得到什么?(45)

作者: 周玉萍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22:00 被阅读0次

    赵朴初先生的《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太阳每天从东海升起,从西山落下,这是自然规律,是我们无从选择的,可是,这一天是在忧愁中度过,还是在喜悦中度过,这却是可以选择的。而这个选择就在于你是如何想问题的,你是如何评价这个问题的。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可以说,我最近困在问题中无法自拔,在这中间各种道理和想法冒出来,都是在证明“我说的是对的”“我是最大的受害者”,然后,愤怒、不满、抱怨,甚至怨恨不断地冒出来,并不断升级恶化。

    正值简快开课,我就带着问题来了,急需找到解决办法,想求个结果。今天早上和大家介绍自己时还在说“我是带着问题来的”,可是,只是上了一天的课,我就自我感觉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这来自于对“意义换框法”的思考。我从这个技巧学到了:

    意义换框法,不是学阿Q从意识层面宽慰自已,从意识层面找到的语言说出来,自己都不信,是很难说服自己的,是很难转变自己的情绪的,可是,如果从我们可以掌控的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带来的价值与意义上去转念,却是能够调动起我们内在的动力的,比如,从我们组的练习中,有三句话最打动我:

    第一句: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爱孩子(正因为我痛过,所以我懂得孩子有多么的渴望父母的爱,不做自以为是的父母,学会爱孩子);

    第二句:提醒我如何更爱我自己(我不断地付出,一是出于对父母的爱,二是只有付出时父母才会肯定我、认同我,可是当我感觉他们对我的付出成了习惯,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时,我突然感觉老爸不爱我,不重视我,所以,看似是我陷入是否继续付出的困扰中,实则是我愤怒的背后是对父母爱的渴求而不得。现在想想,我几十年都觉得“不公平”或者是“不爱我”,难道现在愤怒、撒手不管就能公平了、爱我了吗?不能。我改变不了我父亲爱我的方式。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去纠缠这个问题中?其实这时我已跳出我的问题再来看这个问题了,我深刻滴感受到我太爱我的父母了,太渴望他们的爱了,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在爱我,他们不是不爱我,就比如,我经常心里想“我父母不爱我,我怎么能有这样的父母?”可是,我从来没有听他们说过我:“你这么不听话,我们怎么能有你这样的孩子?”再比如,想想我的父母的成长环境,他们又何尝不是缺失爱的孩子?我的父母都特别特别能干和吃苦,这背后是不是也有一种被爱和被看到的渴求?所以,我是成人了,我应以成人的心态理解父母,我耍赖闹腾不是小孩子心态又是什么?我从事件中看到了我未被满足的需求,我要对她负起责任,从父母身上得不来,还会有其他的方法和渠道,这是我去修的功课);

    第三句:父母给了我更多向他们表达爱的机会(总是求公平,而事实真相是没有绝对的公平。父亲与我只有屈指可数的陪伴时间,我要以成人的样子去爱他,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汤兰老师说:“我们要从每一个情绪背后去发现是什么。”是啊,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个情绪和这个事件联系起来,这才是造成我们困扰的最大问题啊!

    周玉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道】守着“受害者”的身份,能得到什么?(4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oe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