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苏州以后才知道的那些事 III
这是这个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前二篇分别是:
9, 一个大城市居然没有市中心。
很多城市都是有一个市中心,然后以它为圆点,规划多个环。从圆点越往外,距离市中心越远。比如有的城市分成一环,二环,三环。。。(典型例子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有的城市分成内环,中环,外环(典型例子上海市)。从市中心到外环或者说是远环,很自然的会出现断崖式的房价和资源的水位差,甚至环X贫困带,甚至是环线中心城市所特有的环线阶级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州又是一个另类,不按常理出牌的城市。因为苏州,没有市中心。
笔者出来苏州的时候,听老苏州人说苏州中心就是护城河以内的区域,也就是主要是现在的姑苏区。当时笔者还是深信不疑,毕竟大多数外地人对苏州主流认知里,苏州市中心就是姑苏古城区。
姑苏古城区,一座2500年从未改变地址的还依旧保持水陆并行格局的历史古城。在1986年,苏州出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总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这时距浦东开发还有7年。再然后2003年出台了新规,苏州古城范围建筑限高不得超过北寺塔,也就是24米。在那样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切为建设让路的年代里,苏州选了最让人看不懂的那条,可以说深远的影响了苏州未来的城市格局。喜欢就会放肆,但是爱就是克制,城市亦是如此。本质上,这就是苏州市中心对地产渴望的克制。克制的结果,是市中心2500年的姑苏古城总体得以留存。但是这样很难长大的城区,注定难以承载市中心全部职能。所以苏州同时也非常明确了自己城市发展思路。简答概括来说就是"一核四城",保护古城,四周扩张。
所以苏州对待市中心的底层逻辑就是:东商=园区金鸡湖CBD&各类科技产业园 + 西科=新区狮山CBD&生态科技城 + 北铁=相城CBD&高铁新城&平江新城 + 南居=吴中&吴江太湖新城。
一句话总结就是,古城还是那个中心,但是苏州已经处处是中心。
10,地级城市的房价居然可以跟一线城市很多区域的房价有得一拼。
苏州的房价,尤其是均价,在全国大城市排名里不算太靠前。毕竟它是个地级市,既不是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更不是直辖市。不过尽管苏州受城市等级的掣肘,苏州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比较靠前,2019年的数据,GDP排全国第六名。
强大的经济实力,异常活跃的县域经济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加上无数各种规模的外资企业的入住,使得苏州本地人腰包鼓鼓,是真正的藏富于民。购买力强大支撑着苏州的房价不断上涨,以苏州工业园区和姑苏区高新区为代表的区域,房价比较高。尤其是园区,尤其是园区里的金鸡湖,独墅湖周边的房价,甚至可以跟一线城市里比较好的位置的房价有得一拼。比如金鸡湖边的玲珑湾为首的高端楼盘,二手房价在7万以上的比比皆是;高新区狮山路CBD板块的学区房,6万以上的也不少。这些板块的房价,跟上海的很多中环以内的区域,跟广州的海珠天河等核心区域,都毫不逊色。当然了,我这里是把苏州房价最贵的区域单独拎出来去跟一线城市的相关区域进行对比。
11,乘坐高铁跨城市上下班,居然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苏州的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上海比较近。从苏州站到上海站,乘坐高铁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上海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很多顶级外企纷纷在上海建立中国总部,国内的很多互联网大厂,高科技公司都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等分支机构,所以上海有很多好的工作机会。但是上海又太大了,很多在上海人每天上下班都要转2到3次地铁,上下班单程通勤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以上的人很多。上海昂贵的房价,使得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在苏州买房子安家,然后去上海工作的模式。这样,一方面不用承担高昂房价的压力;另一方面,乘坐高铁上下班,通勤时间很可能并不比上海本地人一样长。
2018年的时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钮心毅领衔进行了一项基于手机大数据的长三角地区跨城通勤研究。
他们的大数据显示,数万"长三角人"每天往返上海工作,其中来自苏州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苏州成了去上海工作的"长三角通勤族"的主力。根据研究者的看法,苏州,与上海的通勤联系在所有长三角城市中最强。
也正因为如此,苏州和上海直接的高铁班次总是特别的繁忙。往返上海的车次也总是早早售罄,需要提前买。笔者有发现,身边就有很多每天往返苏州上海上下班的朋友。他们虽然每天上下班需要起早贪黑,但是早已习惯了这种跨城市的工作生活状态。
- 完 -
2020-4-3 写于苏州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