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小故事,我们小时候上学的走得是山路,其中有一户人家屋子后面有一棵李树。由于李树长在屋后面,那户人家基本上是看不到是否有人偷李子的。
那棵李树结满了果子,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那个李树的果子都是黄得发亮,但一直都是挂满了果子。有事路过那棵李树的大人们就会夸赞我们真懂事,不会去偷人家的李子!
其实,刮大风的时候,有时会掉下来又大又黄的李子,我们就跑到树底下捡起来吃,咬一口,既酸又涩,咬一口就扔了,小学七年,从来没有爬过那棵李树。
但我们小学的其他同学,偶然路过的棵李树的时候,趁那户人家不在家,就会蜂拥而上,但摘了几颗,也就散了!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约2000年轻的魏晋时期,就发生过一样的事情。那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小朋友出去玩。突然,路边有一棵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看到树上长满了李子,小朋友们就一哄而上去摘李子,唯独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一起去摘李子吃,他答道“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在其他小朋友的眼里,李子是水果,就是好吃的,而在王戎的认知里,他还考虑了社会这一层。李树长在路边,结有那么多的果子,却没人去摘的,为什么没人去摘,肯定是苦的!
这就是我们和王戎的区别,七岁的他一语道破“此李必苦”!
而我们更多的是,要上前去摘一颗李子放进嘴里咬一口,尝了味道才知道是苦的,吃了一颗是苦的,还要再多摘几颗,每一颗都要咬一口,那种酸涩苦的滋味体验起来就不好了!
我们只有吃过苦果子,才知道想吃到好果子是那么的难得!
我们急着赚钱,却赚不到钱,我们急着找机会,却似乎永远找不到赚钱的机会!我们想读有用的书,想学有用的技能,可当我们读完“有用”的书的时候,“有用的书”已经变得无用了,当我们学会有用的技能的时候,“有用的技能”已经过时了。就像那些好不容易学会了修诺基亚手机的人那样悲催,刚学会修,结果没过几年大家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了!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一岁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双眼失明了,一辈子都靠嗅触听来了解事物,直到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医疗技术大改善,通过做手术,他的眼睛被治好了,结果怎样?
可出乎意料的,他什么都能“看到”,却无法“看见”,因为这五十年里,他都是通过嗅触听来了解事物的,他睁开眼睛,看到的色彩,线条都是杂乱的,不是真的杂乱,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只是他无法理解眼睛看到的事物。他要了解事物怎么办?只能闭上眼睛,还是用他习惯的方式了解。
假设有一个人,就读了小学三年级,没有继续学习。当他长到六十岁的时候,他也能了解到很多事情,但他无法用文字去描述一件事情,我们会称之为文盲。
对于文盲,我们很容易理解,而对于我们的“盲维”,我们就没那么在乎了。当我们固守着一亩三分地的时候,我们只认识到那一亩地可以产1000斤粮食,其他的就没有想过了。当有一天,突然进了城里,连公交都不会坐了,公交站台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站牌,却看不懂公交的路线图。看上去就是一条线的两边排着很多字,却不认识那些字。
当我们不认识英文的时候,看上去就是弯弯曲曲的一些线条;当我们看不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时候,看上去就是一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数字都认识,但不知道它们代表着什么。
我们可以去参观腾讯或者阿里巴巴的办公大楼,进到办公室,我们看到 的是一排排的卡座式的办公台;我们可以去参观酒泉航空基地,我们看到的高高的铁架,还竖着高高的火箭,只会发出“哇,比电视里面看到的大多了”的感慨!
我们理解不了,为什么微信就发发红包,腾讯就能赚钱;阿里巴巴设个平台,就能让几亿个商家搬到他那里去“开店”;我们理解不了,百度开个搜索引擎,免费给我们“百度”一下,百度怎么赚钱?
有时候,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我们认知的地图太小,就像我们固守的一亩三分地,破天荒的好,也不过是产1000多斤粮食。而我们的认知如果像铺开的地图,覆盖几个村,几个镇,甚至几个县,我们就会知道得比别人要多,我们可以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
明知今年是大旱,我何必去买抽水机抽水种田?我何必死守这一亩三分地?在其他县区租一块水源充足的田,一样可以种,或者在市场租一个档口,一样可以赚回1000斤粮食的钱,甚至更多!
当我们说英语难学,我们平时都讲汉语,学了也没有用;当我们说学数学没有用,只要会加减乘除就好了,学了也用不上。其实这就是认知的局限,不是因为数学没有用,只是我们不会数学,不会用数学。就像一个拿着50元买来的只能打电话的手机的人,说智能手机没有一样。
不是4G和wi-fi没有覆盖,我们拿着的是70年代的大哥大,我们要多读各种书,升级我们的认知(系统)。
我们急着赚钱,机会就在这里,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只因我们的设备(大脑思维)太陈旧了!
2018年4月12日1时40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