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的“爱”,是指母亲能像“镜子”一样即时且不失真的“看见”宝宝,并且按照宝宝的“需求”而非按照家长的“以为”去“回应”他们。
这原本是母婴之间不可替代的默契和链接。可是,很多妈妈们被一些“非心理”的传统经验所误导,反而不能发挥出这种“原始的母爱”。更何况,很多职业女性往往在宝宝最需要妈妈的6-12月之前,就要放下孩子去上班了。
所谓“内心冲突”:比如宝宝玩到一身泥,宝宝体验到的是“很开心很尽兴很有成就感”,而妈妈体验到的却是焦虑,她会说:“天哪天呐,这么脏,会生病的!”、或者“天哪天呐,你是嫌我还不够辛苦吗”。
于是,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冲突”:“到底是我的感受和想法错了,还是妈妈说的错了?”。类似的情况如不断地发生,孩子便开始怀疑自身内在的那些“直觉、认知”。他们或者因“怀疑压抑自己”而变得“不自信、胆小害羞”,或者因“不想压抑拼命表达”而变得“不听话总惹事”。
在中国,父母对“小生命”这种事物的认知常常是这样的:他们是一部山寨版的电脑,如果我不为他安装程序他们就会脑子一片空白。所以,父母及老师们就“360度”地给予了过多的“评价和控制”。孩子们为了不和父母的价值观或控制产生冲突,也就只能呈现出“一片空白”了。
但生命的真相却恰恰相反,每一个生命一出厂就是“苹果电脑”,它们自带程序并且拒绝外来的程序。所以,外来植入的程序越多,它们死机越快。因为,无论我们给予的是多么的美好甚至智慧,但心灵的动力永远只会朝着“成为自己原本的样子,而非父母期待中的样子”的方向驱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