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教研活动,现简单整理一下,主要将存在的问题罗列下,以期有新的提升。
一、教师示范要做到心中有数
有弹性无弹性的歌声,我们的指导需要第一,能听辨出学生声音不到位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气息?弹跳性?长短感?
其二,自己的对比示范有没有清楚表现出两种声音,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声音变化有敏锐的判断力,可以通过备课时录音方式来提高对自己声音的辩听力。
二、指导方法要借助形象想象
关于声音这无形无影,无法可视的东西,要让学生有不同的表现能力,光靠发声技巧的指导还不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太过抽象。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声音形象的想象。
课堂上,弹性声音学生表现没到位,教师可以借助“像乒乓球在球桌上弹跳”、“一只只嫩嫩的小青蛙在学唱歌,歌声稚嫩”、“像藏在荷叶中发出微弱整齐的声音。”等等场景的描述帮助带着音乐形象的想象来发声。而不是就音色说音色。
三、更多创造学生聆听的机会,以此养成安静倾听的习惯
打击乐使用时,教师示范和学生试奏过程中,大家都不要口中发声,就只有响板的声音,整齐与否让学生用耳朵听乐器的声音,也是培养内心听觉的好时机。
一旦只关注耳朵聆听,就能快速感受到节奏和声音是否整齐,自己的响板有没有与大家的声音融合一起。
包括教师讲话时,时刻关注学生是否闭嘴在听,有没有关注其他,教师重视,学生听的能力必定有进步。
四、问题指向要清晰,要与音乐要素联系
学唱歌词后,教师问“找到规律,二个、三个,为什么?”这个提问一时让人难以捉摸。
可以与节奏与声音长短挂钩,“小青蛙的叫声刚开始两声长,后来变成两声短一声长,节奏发生变化,你体会到它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感受一下。”
二个、三个,这个表述方式太不具备学科特点,这是数学思维,要从长短入手才是音乐思维。
最后,一定要有小学六年不同年段不同培养目标的意识。学会每册歌曲,听完每册欣赏曲,这是最浅的教学目标,甚至不能称之为目标,算是任务,音乐素养培养的阶段性目标一定要有。低段重点培养什么,然后每节课去落实,到了中段在原有素养基础上发展另几项什么目标,再每节课落实,由此,学生六年学习,音乐素养踏实发展起来,可以拿到什么歌曲就能自己感受、学习和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