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阅读分享:《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奥地利]维克多.

阅读分享:《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奥地利]维克多.

作者: 蓝色1230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11:09 被阅读0次
    阅读分享:《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奥地利]维克多.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4岁那年,有一天晚上快入睡时,他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吓人的念头——他突然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死去。自此,他用一生的时间苦苦思索一个问题——生命如此短暂,而它的意义是什么?经过几乎一生的思考,弗兰克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最重要的是,生命的短暂并不会抹杀它自身的意义,因为过去的事情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消失,而是被保存起来——过往的一切在消逝之前,就被保存在了“过去”。我们的一切所作所为、所学所感,都被存放到“过去”之中,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使它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弗兰克尔以此为理论基础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心理治疗学派——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也就是精神病学领域的意义治疗和存在分析。而这本书是在1995年3月26日,弗兰克尔90周岁生日之际,推出的他的生活回忆录,记录了他生活中的一些际遇,作为他的第31本作品。这本回忆录特地保留了作者发散式联想的写作风格,阅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位20世纪精神史上举足轻重人物的个人魅力。

    弗兰克尔的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纳粹时期,弗兰克尔作为犹太人,全家陆续都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他不但让自己超越了这种绝大多数人都熬受不起的苦难,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让他的“意义治疗”有了更大的纵深与生命制高点。在集中营里,他是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他看着很多身边的人走向了绝望和死亡,他甚至也一度游走在内心崩溃的死亡边缘,但他最终没有否认生命存在的价值,并替自己和他人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

    1937年,他开始以神经病科和精神病科医生的身份独立行医,并逐渐将自己的生命经历、感悟和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梳理、汇总,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同时,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的著名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或译作《追寻生命的意义》)。当然,虽然名字有点类似,但并不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书,这本书只是其单纯的自传。

    弗兰克尔不但在学术上有巨大的贡献,他个人也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他有医学和哲学两个博士学位,他所创立的以“意义治疗”和“存在分析”命名的心理治疗被称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67岁仍决心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80岁时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非常擅长演讲,同时,还在象框的研究领域有深湛的造诣。对生命有着不懈怠的热情,或许这就是他那奇迹般一生的奥秘。

    本书结尾介绍了一种弗兰克尔发明的一种方法叫作“矛盾意向法”,的治疗方法,其前提是:在许多情况下,失调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人们过分害怕某些令人恐惧的事物。这就是说,由于他老是担心着某种可能使他感到焦虑的处境,因而他变得万分恐怖,以至于不由自主地被引入这一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矛盾意向法,即告知病人努力去做他在这种情况下最害怕做的事,或盼望这些事发生。比如如果一个人要用这种方法来医治对演讲的胆怯,那可以在演讲前这样对自己说:“我要尽力感到焦虑,我要焦虑不安,在台上心惊胆战,想逃遁,把自己从上到下裹起来。我要打哆嗦,浑身打战,我要汗颜,脸红脖子粗,要结巴,语无伦次。”通过这种矛盾意向的做法,人就会平静下来。当然,是否有效,还需要亲自尝试。其实这一疗法来自于下面这个启示:弗兰克尔曾治疗过一个很严重的成年结巴。那人说自己从懂事起就结巴,只有一次他没有结巴,那是他12岁那年,一次他乘公共汽车不买票,想蒙混过去,结果被售票员抓住了。他暗自想到,这下越结巴越好,让售票员知道他不过是一个可怜的结巴孩子,于是他竭力想结巴,但却一点也没有结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分享:《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奥地利]维克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vq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