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作者: 满架秋风扁豆花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23:17 被阅读35次

二零一八年的九月,正值新学期之始。彼时的骄阳依旧似火,而板中高中语文教研组发生了一件可喜之事。在郭瑜老师和李美玲老师两位九零后的到来之后,时隔一年,板桥高中语文教研组又迎来了两位年轻的女教师:孙青老师和李家琴老师。

李家琴老师 孙青老师

至此,高中语文教研组本是十一人的大家庭又多了两位重要的家人。由于年轻血液的融入,这个传统的教研组增添了不少青春的活力。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开学十三位语文人的会晤,是知音齐聚的乐事。这十三位语文人个性迥异,杨婷组长直率爽快,章萍老师优雅大方,张宁老师淡泊宁静,石慧老师自在坦荡,孙立波老师亲切随和,陆蓉蓉老师灵敏善思,魏金枫老师独立深邃,朱懋忠老师风度翩翩,张延军老师温和谦逊,而剩余四位年轻人也都各具风格,然后他们又无比地和谐统一,身上都有一个共同而不可磨灭的特点——在这个纷繁杂乱的世界诗意地栖居。教学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所以尽管高中语文教研组不乏优秀之师,在教学上硕果累累,屡创佳绩,颇得学生喜爱,但下列对于他们的介绍却无关名与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倘若让人去说有什么学科是能够摈弃世俗而永久下去的,大家头脑里第一个联想到的应该有语文,这是一门真正包括生活的学问,它最大的荣誉已不再拘泥于一纸证书,而是早已润入语文人的内内外外的情怀与气质。

“望呆书”

高中语文教研组的人都知道,他们还有一个只有彼此才深知其味的名字——望呆书。

这个名字的诞生源于一次教研活动,当时众人正在响应杨婷组长的倡议为高中语文教研组取一个特别的名字,恰巧魏金枫老师随身携带了一本语文书,正翻到戴望舒的《雨巷》,于是朱懋忠老师提议不如取名为“望呆书”,此语一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赞许。

望呆书这三个字可谓是真真道出了高中语文人的骨子里的东西。一来带有书生的自嘲,世间流传百无一用是书生,而语文又是顶“无用”的学科,不免遭到某些人的轻视,语文老师更是读书成癖,实在该应这一呆字。二是自得其乐,张岱《陶庵梦忆》里有语:“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高中语文教研组人人皆有所痴之物,或文或物,或情或景,呆其实代表了他们心中的执着与坚守,代表了知识分子的清高自好。

以章萍老师为例,课堂上的章萍老师温婉可亲,时而也会抚琴助兴,惊艳全场。教学之暇她专心于书画,无论是瘦硬挺拔的瘦金体,还是遒劲洒脱的王羲之碑文,她都一一练习,所书却能自成一派,而所画也颇有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她的办公桌向来文房四宝俱全,古色古香,几盆吊兰悠闲生长,为本就古朴典雅的书桌增添了几分绿意,无疑为办公室摆设的一股清流。章萍老师正是代表了语文人的独有的书卷气,岂不是一个“书痴”!

章萍老师的办公桌 章萍老师的办公桌 张宁老师的办公桌

所痴者还有很多,张宁老师是茶呆,最喜温水煮茗。其余诸呆亦各有各的呆处,各有各的风趣可爱之处。望呆书恰是高中语文人的一种深情,一种守拙,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热爱!

切磋之乐

每周周二与周四是高中语文人聚首之日,这一天,大家齐聚一堂,或就教学研讨,或赴城进修。

周二上午的第三节课,545语文活动室总是座无虚席。大家乘兴而来,就教学问题讨论正酣,而周四进修归来,若有余闲,高中语文组的同仁们会就近选择一景色清幽之处继续畅谈学习心得,再各自归校。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七日,正是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日,是日下午,高中语文教研组定于江宁黄龙岘开展户外论坛。虽无盛宴,亦无一觞一咏,面对晴空碧落,秋华草茵,却也足以畅叙幽情。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秋景秋情”,可谓是与季节相宜,与自然相接。沿途经过南京最美的十七公里,见苍林清涧,不禁驰骋心胸,开阔视野,感触良多。而到达目的地之后,高中语文组就“秋景与秋情”的论题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坡上

此次之行,语文教研组的各位老师既饱览美景,又于湖光山色间让思想徜徉,可谓是收获颇丰!

美与活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板中举办了第二届微型班会竞赛展示活动,雨花台区德育教研员卢江主任前来听课。其中高中组两名参赛的班主任郭瑜老师和李美玲老师有一个共同之处,她们既是班主任,又是一名语文老师。她们充分发挥所在学科的优势,将语文之美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将语文的思辨性与德育相衔接,彰显出语文育人的美与活。

李美玲老师以语文必修一课文《想北平》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确人们之所以被文学作品中的家园之思所打动,是因为从中看见了自己的故乡。让孩子以画为媒介,以言语为桥梁,以心灵为起点,以文字为落脚。最后回归到南京很大,是满城的梧桐,是南京南的文艺,是新街口迷失的出口,是先锋书店的知识浩瀚,是明孝陵的庄严,是吃货的天堂;南京也很小,是清晨摊边的馄饨,是一抹夕阳的余晖,是微风过处桂花的香味,是我和你的每一次呼吸。它是晨雾、星辰、大海;是早安、晚安、故乡。

李美玲老师

最后李美玲老师号召所有同学要将对南京满腔的爱化为实际的行动,要始终为它努力,驱散它的雾霾。鼓励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成为它的名片,它的标记,它的荣耀。本节课学生作品唯美,教师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语文之美。

郭瑜老师的课题是“同在一辆公交上”,以热点事件重庆公交坠江为题,开展辩论式主题,让孩子分别扮演女司机,女乘客,坐车人,观众,让孩子在思辨中碰撞思维,交流思想,充分展现了语文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特点。

郭瑜老师

从微而有深意的“望呆书”组名,从每一次的语文人的切磋之乐,从班主任老师的一节节语文味十足的班会课中可见语文从来不是一门呆板的学科,而板中高中语文教研组也从来不是一个教条的小组,其中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绽放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芒。板中语文人从博大的语文中走来,走向每一次生命在场的课堂,走向劳绩而充满诗意的生活!

相关文章

  • 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二零一八年的九月,正值新学期之始。彼时的骄阳依旧似火,而板中高中语文教研组发生了一件可喜之事。在郭瑜老师和李美玲老...

  • 诗意地栖居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 这几日清代袁枚这首不起眼儿的小诗持续刷屏中…梁俊老...

  • 诗意地栖居

    无数次在心里泛起了疑问,“人生是什么”,我们得到地最为寻常的答案是“人生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

  • 诗意地栖居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荷尔德林 我...

  • 诗意地栖居

    诗,忽然想起这个字,缘于《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古老的诗篇又一次占据了人们的视线。 诗,纯粹、浪漫、炽热,有时候也...

  • 诗意地栖居

    ——你是一个女孩子,不用这么拼,然后呢? 到了一定的年龄,身边总会听到这样的话,好像你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 诗意地栖居

    到底是什么是诗意,什么是诗意地栖居,我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做一个解读: 所谓诗意的栖居,不是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

  • 诗意地栖居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诗云:人,诗意地栖居。一句话,令多少人心驰神往。 生而为人,有太多的痛苦,这跟人类...

  • 诗意地栖居

    魏阙玉堂,是心锁樊笼;绿杯红袖,乃名利疆场。为什么不褪去金绶紫蟒,做个梅妻鹤子的白衣卿相?为什么不来到幽谷高岗,在...

  • 诗意地栖居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板中高中语文组 | 诗意地栖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vt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