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诗云:人,诗意地栖居。一句话,令多少人心驰神往。
生而为人,有太多的痛苦,这跟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是分不开的。人类经过进化发展形成了意识,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我们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因为意识太过发达,我们的精神感知也相当强烈,由此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其中,比较多的情绪都可以归纳为痛苦那一类。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把人生比喻成一个钟摆,是痛苦与无聊之间的来回摆动。当然,叔本华是忽略了生活过程中幸福愉悦的一部分。佛教把痛苦归纳为八种,即“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憎会、求不得、怨别离、五蕴盛。可见,人的一生中出现痛苦的频率是那么多。
既然活着那么多痛苦,那人生该如何继续?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不就是“幸福”吗?追求“幸福”,最常用的一个方法,便是消除或减少痛苦,以达到精神上的宁静和愉悦。对此,释迦摩尼佛提出的方法,便是“戒、定、慧”:戒,据印度巴利语的意思是“规范、品德”之意,意思是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定,即禅定,让自己的内心专注、宁静。慧,是智慧,通过对事物的透彻了解,而消除带来痛苦的来源。佛教主张勤修“戒、定、慧”,最终出离生死,消除一切痛苦,从而涅槃成佛。
不可否认,佛教的这一主张,给我们人类追求幸福这一目标提供了很有益的提示。减少不必要的需求,专注内心的宁静,增强对世界的了解,是减少痛苦、增强幸福感的有效方式。但如果一心靠修佛来消除痛苦,发到“佛”的境界,那并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达到的。宗教信仰,有太多约定成俗的规矩,有时对普通人也是一种束缚。如果对佛教秉持信仰的态度,就必须出离尘世,很多家庭肯定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所以,很多哲人、艺术家便把幸福、快乐的方向指向艺术。尼采一生钟情音乐,是一个出色的音乐鉴赏家。他曾说:“生命没有了音乐,就如同是一场错误。”同时,尼采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把哲学写得如诗歌一般美。恩格斯也非常喜欢音乐,说“音乐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面”。梵高把一生的欢愉献给了油画,海子则在诗歌中寻找永生。哲学家海德格尔则把“诗意的栖居”进行哲学阐述,让诗意当成生活最重要的艺术,认为“对诗人来说,至高无上与神圣本是同一种东西,即澄明。她是万乐之源,因此又是‘极乐’”。
我们何尝不学学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在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应该把生活的烦恼和痛苦先抛一边,用诗意或者艺术去溶解它们。我们可以在工作中用诗意的心态去对待所面对的所有事情,下班后听听音乐,在书籍中分享艺术家的思想。或者,你自己尝试写写诗吧!会书法的练练书法,会写作的写文章。艺术,能让你与痛苦和解;诗意,能发现世间美的快乐。诗意的生活,便是一种有艺术的生活。艺术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活力,化腐朽为神奇。
生命短暂,应该让它如夏花般绚烂,让它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https://img.haomeiwen.com/i9648434/41ad23f716d798d5.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