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四大发明”,是“三十大发明”
中国的“四大发明”因其对近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而备受关注。“四大发明”的说法广为传播,妇孺皆知。但“四大发明”远不能全面地反映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与技术文化传统。“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要把它弄清楚”,“在发明创造的问题上,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中国三十大发明》是由华觉明、冯立昇主编的技术史类著作,首次出版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23日,该书入选“2017中国好书”图书书目。《中国三十大发明》一书共计50余万字,近600幅图,包括34篇文章,除了华先生的综论文章,另外33篇分述自远古至当代的三十项重大发明:粟作,稻作,蚕桑丝织,汉字,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筹算,青铜冶铸术(2篇),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运河与船闸(2篇),犁与耧,水轮,髹饰,造纸术,中医诊疗术(其中人痘接种另专列一篇),瓷器,中式木结构建筑技术,中式烹调术,系驾法和马镫,印刷术,茶的栽培和制备,圆仪、浑仪到简仪,水密舱壁,火药,指南针,深井钻探技术,精细耕作的生态农艺,珠算,曲蘖发酵,火箭与火铳,青蒿素和杂交水稻。
《中国三十大发明之分说》对发明概念的界定和分级、重大发明的遴选等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其中“发明”的界定如下:“发明是原创的具有认知、适应和改变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之功能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发明是属于技术手段与方法方面的创新。”根据发明对自然界的改造和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其分为四个级别:重大发明、重要发明、一般性发明、小发明。以造纸为例,造纸术为重大发明,而加工纸和笺纸创制属于重要发明,纸帘的改进是一般性发明,由火墙烘纸改进为机械化烘纸属于小发明。本书介绍的三十项为重大发明。
《中国三十大发明》一书全面、准确地总结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科技文明的重要贡献,对彰显中国人固有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升民族自尊和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纵向比较看,中国古代科技有灿烂辉煌时期,当今科技的发展态势也令人鼓舞。若从横向比较,明清两代是中国科技衰落和再次跌入谷底的时期,而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近代科学诞生后,西方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不断涌现,数以千计,而中国只有10余项,不仅远不及欧美科技发达国家,与邻近的日本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也是需要我们正视的事实。
综观古今中外重大科技创新的事例,可以发现创新源自民智的开发、心灵的解放、志趣的追求和功利的激励,这一切须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前提。政治清明,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教育健全,创新得到鼓励,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方可源源不断涌现。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育适宜创新的社会环境,形成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2018.5.1
中国三十大发明)
网友评论